首页 CRI看山西 正文

晋城:一座在跨越中前进的“国际花园城市”

发布时间:2017-07-06 19:56:24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郭婧 | 责编:石丽敏

  国际在线专稿(记者 刘澄圆)2013年7月12日,“2013CRI中外记者晋城行”记者团成员圆满结束在山西晋城的报道采访。在为期5天的报道采访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俄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朝鲜语、马来西亚语8个语种的中外记者通过实地参观考察、采访和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了晋城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历史背景以及近年来晋城在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方面的具体情况和成果。

  短短的5天,晋城以她独特的魅力和不尽的活力感染着记者团的每一位成员,尤其是第一次来到晋城的外籍记者,无不对这座城市一见钟情。他们以国际化的视角欣赏着这座迷人的城市,用不同的语言书写着她的魅力。

  “晋善晋美”的绿色城市

  第一次来到晋城的法语部记者福路这样描述道:“眼前的秀丽景色让我们很难相信这里的主要工业是煤炭。到达晋城之后,我们更多地感受到这座生态城市的魅力。晋城的发展,就是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

  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和文物旅游资源大市,晋城在充分利用这两大资源并使二者互为促进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除了保护开发天然的生态旅游资源、更通过复垦治理达到变废为宝,将荒山秃岭打造成为晋城赢得“国际花园城市”美誉的白马寺山森林公园。除此以外,晋城在依托丰沛的矿产和煤层气资源打造当地优秀龙头企业的同时,大力推广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

  谈到晋城的生态建设,意大利语部记者安静兰表示:“我对晋城政府肃然起敬,他们在生态建设这个国际性难题面前表现得那样积极有为而充满自信,尤其是对于这样一座以煤炭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彻底扭转发展思路所要经历的阵痛完全可以想象,但正是他们勇于践行更高远的理想,不为短浅的发展理念所羁绊,才能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在我看来,晋城正从一座煤炭城市转型为绿色城市,它走在了许多中国甚至世界城市的前列。”

  晋城不仅拥有丰富的地下煤炭资源,还因众多地上旅游资源而闻名。晋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5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同时,晋城是山西接轨中原的纽带,周边的郑州、洛阳、新乡、焦作、济源、运城、临汾、长治等城市人口近4000万,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晋城推出“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以煤炭促旅游”的大构想。此后,晋城依托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如今,在晋城市由煤炭产业转型旅游产业的企业比比皆是,“名相故里”皇城相府、“太行至尊”王莽岭、“晋魏河山第一奇”珏山等景区都为广大游客所青睐。

  晋城人的远见带来了可喜的回报,晋城人的努力世界有目共睹,“国际花园城市”的美誉,晋城当之无愧。

  多举措并举、多产业共兴的现代城市

  近年来,晋城通过资源整合和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煤炭产业,大大提高了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现代化水平,如今成为全国最大无烟煤生产基地。煤层气的开发为晋城市的发展增加了新的亮点。

  为彻底改变晋城旅游业的落后面貌,变旅游资源大市为旅游经济强市,晋城于上世纪末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市主导产业之一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积极推动其发展。另外,晋城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引导和支持优势产业转产投入旅游产业,在煤炭行业中积极引导企业“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促进以煤矿为主的矿山产业向地面产业转移,以期依托煤炭产业积累的雄厚经济基础,反哺旅游业的发展。

  “2013CRI中外记者晋城行”期间,记者们陆续走访了山西易高煤层气有限公司、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责任公司、山西兰花汉斯瓦斯抑爆设备有限公司、路宝汽车铝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和吉利尔潞绸文化园和泽州县二十八星宿动漫基地等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到,晋城有效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挖掘深厚的文化内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形成产业与能源相结合、经济与文化相融合、多产业并举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格局。

  记者们走访的企业既涵盖了从事能源开采加工的重工业,也有从事工艺制造的轻工业,还有植根于当地特色文化的文化产业。同时,这些企业无论在生产技术水平、公司运营管理、市场推广能力还是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具备着很高的专业水准,体示出晋城近年来多措并举、多产业共兴所取得的实质性成果。

  马来语记者妮拉瓦蒂这样评价晋城:“和那些国际知名的大都市相比,晋城的环境更好,城市更具特色。我相信,当所有在城市规划馆沙盘上的计划都得以实现的时候,这里会是一个更加绿色、更加环保、更加发达的现代化城市。”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