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三晋 正文

驼行——老太原的“快递公司”

发布时间:2017-08-07 13:26:06 | 来源:山西晚报 | 编辑:薛阳 | 责编:石丽敏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太原上兰曾是驼队经过的地方,如今已经难觅当年踪迹。

  老太原的许多地名和商贸市场有很大关系,如柴市巷、灰市街、砖瓦巷、烧土巷等,都是因为商品交易而起的名儿,作为同类货物的集散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街巷的“职业生涯”虽然短暂,却成就了经常来往于此的畜役——骆驼货队,赶骆驼的人被称为驼工,所以这一行也被称为驼行,如同当今的快递公司一样,他们是老太原物流产业的主力军。

  说起骆驼货队,使人容易联想到沙漠、“丝绸之路”和胡人,其实驼行也算得上咱太原内地最早的物流行业。据史料记载,唐天宝年间,安禄山叛军攻陷两京后,“常以骆驼运两京御府珍宝于范阳,不知纪极”,太原是两京至范阳途中的一大驿站,此时,太原的官道上涌来了大批驮着辎重的骆驼货队,这可以说是驼行在太原最早出现的记载了。

  跑太原“快递”业务的第一批骆驼是随着忽必烈大军南下而来的,赶骆驼的“驼工”是榆次庄子头的胡巨源。胡巨源,曾任忽必烈朝的太仆寺卿,“度支监掌给马、驼刍粟”,即专管军需饲料的后勤供给,曾随忽必烈征讨高丽,因军功卓绩被分封为王,后定居于榆次庄子头。起初来的骆驼是为其营建府第驮运建筑材料,由于骆驼长途跋涉脚力的优越性,庄子村渐渐扩大了养驼规模,后来几乎包揽了太原、榆次及太谷等地富商们所有的货物运输。据说在鼎盛时期,胡氏后代家族人的骆驼货队接上大买卖时,从第一头骆驼出门,直到最后一头骆驼离开,需要三天三夜。虽说夸张,但养驼规模其庞大确实是不争之事。

  如此庞大的驼队上路,管理却很简单,骆驼们也是以队为编制,一队叫一把子,由一个驼工负责牵着,把子有大有小,最小的把子约五六头,大的有十几头。每把子打头的骆驼背嚢上挂着一只几十斤重、生铁铸就的铃铛,走起路来敲出的声音非常响亮,只要听到悠长的驼铃声,驼工就能知道自个儿的驼队平安无事;虽然驼铃特别沉重,但是打头的骆驼自个儿也觉得挺美,它虽然不会说话不会懂,但它知道该怎么走,尤其是经过村庄的时候,昂首挺胸,甩着驼铃,“当啷当啷”地响,也算得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

  每当夕阳斜下,一队队的驼帮涌入车马店,在昏暗的汽灯下,驼工们依次把骆驼赶入指定位置,让骆驼卧下,由店里的帮工卸下驮子,放入预定的货位,让货主认领。当年,仅在太原老城区的中心地段就开着许多宽阔的车马大店,如柴市巷的永生店、高升店、四合店等六家车马店,还有水西关的泰顺店、韶九巷的茂盛店,等等,这些都是著名的车马店,他们虽然各有各的地域常驻客,但店里都有一个特殊的布局,场院里一半石板硬化,而另一半黄土垫底,原来这另一半的黄土垫底是专为骆驼们量身定制的“驼铺”,因为骆驼卧在绵软的黄土上,可以免受石板的冰凉生硬,还有专为骆驼设置的“餐厅”,长长一排石槽就是它们的“餐具”。实际上,这些车马店就是专门服务于驼行的“快递公司”,店内不仅有打包、搬运等临时性业务的发生,而且还以购储、抵押为主,有的还兼营粗加工业务,如收购的核桃加工成核桃仁转运销售,收购的生皮要整形、捆扎等,其业务内容甚至比当今的快递公司都丰富呢。

  驼行这一生意在附近的郊镇也很兴旺。在上兰、向阳店一带,冬天人们取暖的煤炭都指望着东、西山煤窑上的骆驼运来,当时这儿有个叫炭市街的地方,是这一片煤炭的集散地。每到冬季来临,山上下来的骆驼把整驮整驮的炭块卸在了此处,炭市街处处乌黑发亮,骆驼带来的热量让初冬的人们挥汗如雨。山上下来的骆驼一般不空回,总要从向阳店的码头捎回窑工们及山里人的生活用品。这是山村“快递”的双向业务,如今这里还保留着炭市街的地名呢。

  当年,老太原驼行还连接着西域的丝绸之路呢,直到民国初期,还留有丝路的声声驼铃。阿富汗、蒙古等国的骆驼货队几乎每周都出现在太原街头。他们来太原时,必过三圣庵,由海子边来,油纸巷出,再停留到小东门的古董摊前,用胡琴琵琶挑换些铜扣、鼻烟壶等日常用品,然后驼队迈着深沉的步伐,出小东门北上回归,古城驼行又留下了“胡商”的声声弦曲。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至20世纪70年代,驼行业已渐行渐远,那一串串清晰的掌印变成了飞驰的辙印,像是在说着千年不变的“快递”故事……(彭庆东)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