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正文

山西省启动3000万元开立教育扶贫资助账户资金专户

发布时间:2017-10-13 10:50:20 | 来源:山西晚报 | 编辑:郭婧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教育扶贫

  10月12日,山西省召开了聚焦深度贫困县教育脱贫攻坚推进会,标志着山西省深度贫困县教育“扶贫大网”正式编织成功。

  山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山西省有2个;全省119个县(市、区)中,有58个贫困县,其中10个是深度贫困县;山西省232万贫困人口中,有贫困学生34万人。如何让贫困学子不会因贫失学,让深度贫困县教育不贫,这次推进会给出了“答案”,也画出了“路线图”。

  安排启动资金3000万设立教育扶贫个人资助账户

  今年,山西省政府安排启动资金3000万元,由山西省学生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开立教育扶贫个人资助账户资金专户,单独建账,委托金融机构运作。社会募捐资金由山西省人民教育基金会面向社会公开募集捐款,根据基金管理相关条例委托金融机构运作。资金管理以安全稳健为基本原则,合理防范财务风险,充分发挥金融政策作用,扩大理财和储蓄收益。每年收益部分扣除管理成本后,其余部分按资助范围和标准划入受助学生个人账户。

  山西省教育扶贫个人资助账户资金本金来源由政府启动资金和社会募集资金两部分组成,以募集为主。两项本金收益构成账户资助来源主体。

  资助范围: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率先在偏关县、宁武县、静乐县、兴县、临县、石楼县、永和县、大宁县、天镇县和广灵县10个深度贫困县试点实施。根据资金规模和收益情况,逐年扩大资助范围。

  资助对象:具有10个深度贫困县户籍和正式学籍的普通高中三年级、且次年被高校正式录取的建档立卡学生。

  学生个人资助账户由两部分构成,资金收益资助支付和受助学生家庭储蓄资金。受助学生家庭向储蓄账户提前存入200元后,方可享受教育扶贫个人资助账户的资助。资助标准暂定为每生每年800元,两项共计1000元。用途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日常生活费用,只能享受一次。

  山西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采取资金收益资助与受助学生家庭储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个人账户,激励贫困学生通过升学和就业改变命运,激发贫困家庭学生脱贫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理性消费、立勤立俭,强化家长担责履职,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后顾之忧。破解“支出型贫困”问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支撑体系。

  山西教育扶贫个人资助账户募集活动,已纳入山西省脱贫攻坚领导组活动日程,届时,省、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将带头参加捐赠。9月中下旬,确定拟受助学生。2018年8月到9月,向符合条件的学生发放资助资金。

  组建高校帮扶联盟建成“技术超市”

  山西省10所大学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山西大学—静乐县,太原理工大学—偏关县,中北大学—宁武县,太原科技大学—永和县,山西师范大学—大宁县,山西财经大学—兴县,山西医科大学—广灵县,山西农业大学—临县,山西大同大学—天镇县,山西中医药大学—石楼县。

  高校在教育、信息、技术、文化、智力和人才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在聚焦深度贫困帮扶过程中,将自身的这些优势与贫困地区的发展需求有效结合起来,转化为助推深度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手段和措施。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必须要有超常规举措。一方面,要创新帮扶机制。将组织动员10所大学,组建10个专家团队,形成智囊联盟,对接10个深度贫困县。在现有帮扶机制的基础上,组建帮扶平台,重点打造帮扶联盟。

  选择一批优秀的教学、科研人才,一批优秀的党建、思政工作的人才,一批产出科研成果人才,为脱贫攻坚提供决策咨询。建好帮扶项目库,贫困县根据产业规划和需求,提出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急需帮扶科技项目,进入帮扶项目库。要建好高校技术库,高校将针对性强、可转化可实施、产业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技术进入技术库,建成“技术超市”。

  10所大学是帮扶核心,是桥梁纽带,也是帮扶联盟的组建主体,帮扶联盟要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实现智囊库、项目库、技术库的互通互联,共享共用。对口大学在实际帮扶过程中,要根据贫困县项目库的实际需求,在帮扶联盟组建的智囊库、技术库中选择,为深度贫困地区提供个性和共性的人力资本和智囊支撑。

  十大行动让深度贫困县教育不贫

  结了对子,如何帮扶?山西省也有具体的规划,提出了实施的十项行动。

  1、高校利用教育类、对应课程类专业师资资源优势,在教育教学、师资培训、学校管理、办学条件等方面为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薄弱幼儿园、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提供专项支持。动员各方力量开展实验仪器、图书资料捐赠活动,提高当地幼儿园和基础教育学校整体教育质量,促进当地教育均衡发展。

  2、学习推广忻州师范学院顶岗支教经验和模式,高校对接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薄弱学校师资需求,建立支教团队,开展支教活动,充实师资力量,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鼓励退休教师到当地开展支教。组织志愿者团队为当地中小学生开展文化、艺术和传统保健培训。

  3、高校利用应用学科师资、实验室、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中心、实习实践基地等方面的优势,按照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标准和要求,采取送训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资源共享等方式,在当地职教中心试点共建技能培训基地,开展专项科研,提高当地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发展水平,为当地联合培养紧缺技能型人才,切实增强贫困家庭发展后劲。

  4、依托高校科技人才和研发优势,围绕特色农业、传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众多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共建科技研究与示范基地、实训中心、科技服务网站等帮扶载体,广泛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推广活动,为脱贫攻坚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到对口县就业创业,创办产业项目。

  5、高校利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电子商务等专业和人才资源,从产品包装、市场推广、品牌营销、金融服务等方面,为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企业、种粮大户、合作社、农户提供经营管理服务,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扩大销售半径,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高校利用政治学、行政管理、历史学等学科资源,依托或成立城乡发展、乡村治理、扶贫开发等研究机构,组织专家团队或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当地开展调研,通过规划编制、战略研讨、研究报告等形式,为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提供决策咨询。

  7、高校组织医学专业及附属医院资源,为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医院或卫生所捐赠医疗设备、药品和院内制剂,在全科医生培养、医卫人士培训、群众健康知识讲座等方面提供服务。定期组织专家赴当地开展义诊、疾病筛查等活动,为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8、高校建立“远程教育送上门、本地学习走出去、院校培训请进来”的立体化培训体系,为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量身定做培训计划,面向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职业农民、返乡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继续教育服务,提升贫困县整体人力资源竞争力。

  9、高校结合我省实施建立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教育扶贫个人资助账户工作,组织教职工开展募集活动。对在本校就读的对口帮扶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方面优先资助。建立相应的毕业生信息库,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精准的就业创业信息服务。

  10、高校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志愿者、校友会等组织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高雅艺术形式,丰富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生活。要挖掘当地民间艺术和传统技艺,用现代理念凝练升华,借助新型传播手段传承推广。要开展长期志愿服务接力活动,在贫困县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把思想政治课上在贫困县农村一线,切实提振干部群众扶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山西晚报记者王冠兴)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