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建文化 正文

和顺县:“书”写脱贫攻坚路的新时代答卷

发布时间:2018-01-31 15:59:06 | 来源:黄河新闻网 | 编辑:薛阳 | 责编:石丽敏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政务中心纪检组长张联赟,担任和顺县青城镇松垴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的一年多时间里,带领全村群众,创新村党支部+脱贫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用双手书写出了山村脱贫攻坚路的新时代答卷。

  在该县城东45公里的太行山脚下,坐落着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小村——青城镇松垴村。距村3华里的“北山”曾是两千多年前阏与之战的古战场,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典故就源于这里。隆冬季节,记者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松垴村,柔暖的阳光透过树木,斑驳地洒在每个村民的身上,整个村子也在周围山川和河流的包围中,幻化成一幅静美的画卷。

  自2016年底担任和顺县松垴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以后,张联赟便开始进村入户对全村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记录着村里发展的点点滴滴。俗话说: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张联赟入村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脱贫攻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全体村民都能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在2017年能够实现整村脱贫。

  张联赟依托村党支部的号召力和信任度,创新“村党支部+”模式,把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纽在一起,全面实施“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精准脱贫路径,采用“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公司+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实施了600亩核桃树高接换优工程、120亩特色水果示范园项目和100亩林下经济特色蔬菜项目三大产业项目;同时还拓展了养牛企业打工就业渠道。在这些脱贫攻坚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村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在扶贫观念引领、产业发展带动、新型技术推广等方面,总是冲在前、干在先、作表率,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在全村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经过一年的时间,该县松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松垴村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在特色水果示范园打工的就有14户,工资总收入达60000余元,户均达4300余元。全村高接换优的600亩核桃,进入盛产期每亩收入可达3000元;种植的120亩特色水果进入盛产期每亩收入也要达到3000元。两项产业加起来一年总收入可达234万元,户均增收可达36000元,人均增收可达13072元。通过创新“村党支部+”发展模式,松垴村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有力推进了精准扶贫;而且走出一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

  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如梅,今年已经64岁了,只有老伴张玉英与她相依为命,老两口身体都不太好,尤其是老伴张玉英患有关节炎,腿脚也不灵便。村里根据她家的实际情况,吸收到集体的合作社里打工,实现了就近就业。

  该县松垴村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大力发展各种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有效地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双向整体推进,2017年底松垴村如期实现整村脱贫。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张联赟也将自己一年来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包括扶贫思想、扶贫路径、扶贫做法、扶贫成效等,点点滴滴,整理成文,装订成册,《松垴攻坚之路》立体地呈现在了众多扶贫工作者面前。

  不忘初心梦远航,松垴情深是我乡。千载悠悠陈古事,北山郁郁记华章。太行山下田千里,百姓家中谷满仓。世上本无贫与困,精准扶贫“书”华章。”这是张联赟在2017年底松垴村实现整体脱贫后,所写的一首小诗,不难看出他对松垴村的精准扶贫情怀和担当。在人生阅历中,有一种选择叫无悔,有一种回忆叫驻村,或许这就是张联赟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新的一年开始了,张联赟又将带领他的工作队和松垴村全体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答卷。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