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晋要闻 正文

争先笸箩:提振脱贫“精气神”

发布时间:2018-08-14 14:40:22 | 来源:山西日报 | 编辑:路鹏程 | 责编:石丽敏

  扶贫攻坚,如何“提质”?脱贫致富,怎样“增效”?关键之关键就在于,让扶贫与扶志、扶智“同频”,使扶贫的外源动力与脱贫的内生动力“共振”。

  两年前,在大同市人社局的定点包扶下,天镇县张西河乡许家窑村实现了整村脱贫。而今,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提振村民致富“精气神”,大同市人社局从晋北老百姓家家都有针线笸箩的“生活百宝箱”中获得启发,创意出了“争先笸箩”这一精神脱贫、精神致富的“百宝箱”。在这一“争先笸箩”中,有插卡收音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资料,有党报党刊,有现代农业技术书籍……目睹这一动力十足的“精神百宝箱”,山西新闻网网友“郭斌”喜不自禁地发帖点赞:“旧有‘针线笸箩’,缝衣补线,罗织家长里短;今有‘争先笸箩’,畅通信息,争做新型农民。”

  有了“争先笸箩”这一精神脱贫、精神致富的“百宝箱”,决战贫困就会产生决胜的“质”的飞跃。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言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由是观之,物质扶贫是必需的,它是决战、决胜贫困的前提和基础;精神扶贫是当紧的,它是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关键因子。有了“物质扶贫+精神扶贫”的合力施治,我们就能保质保量打赢决战贫困的“世纪之战”。

  有了“争先笸箩”这一精神脱贫、精神致富的“百宝箱”,就会提振广大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气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就是“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由此可见,仅有物质上的脱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精神脱贫、精神致富源源不断地加码添力。只有最大限度地提振广大群众争先恐后立志增智的“精气神”,才能全面建成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说过:“‘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智”心。无论是决战、决胜贫困,还是脱贫致富奔小康,都需要一个字来打底,这就是——“干”!(赤兔)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