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同 正文

大同市福泉村:新房新屋 移民新村喜算丰年账

发布时间:2018-09-26 15:36:28 | 来源:山西晚报 | 编辑:路鹏程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新房新屋 移民新村喜算丰年账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_副本

福泉移民新村大棚的小番茄熟了。

  9月21日,大同市阳高县体育场内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欢声笑语,共庆首个丰收节。前来参加活动的农民代表张海看着眼前的喜悦场景,想着脱贫攻坚以来的大变化,眼圈有些湿润,开幕式结束后执意把山西晚报记者领到他们村走一走、看一看。

  从阳高县城出发,乘车十多分钟便来到了大白登镇福泉移民新村。这个移民新村的名字大有来意。1955年,毛主席亲笔批示的全国水保典型大泉山,就在大白登镇。大泉山人首创的水保治理经验,为全国一切有水土流失的地方提供了可治之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泉山精神,更是当前脱贫攻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大泉山精神,建设新时代幸福的移民新村,村名“福泉”二字由此而来。福泉移民新村建成于2017年11月,村庄除了配套健全的生活、活动设施外,还配套建设了设施蔬菜产业脱贫园区,新建钢架塑料大棚240栋,引进公司租赁贫困户的大棚,贫困户既可以在大棚里打工增加收入,又可以以棚入股、基础分红,得到租棚费。

  进入村庄,呈现在山西晚报记者眼前的是一排排漂亮的新房。这个占地200亩的移民新村,居住的242户700口人都是从13个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搬来的。村民们个个喜气洋洋,住着新住所,过着新节日,移民村里话丰年的情景就在街头上演。

  “我们今年过的是首个丰收节,我们这个新村也开门红,首次大丰收!”“丰在哪儿?”的话匣由此而打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让山西晚报记者分享着他们的喜悦。

  “穷山沟换了新住所,这就是最大的丰收。”从赵寨村搬迁到此的村民马茂抢先发言,“我原来的三间土窑洞已是三代人的住所,每逢连阴雨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怕窑洞坍塌,前几年无奈暂住过好几回驴圈。”说着过去的事,看着眼前的景,更触动了马茂的情:他自家只掏了1万元,就住上了造价十来万元的三间大瓦房,质量好得没得说,从顶到地齐完备,从水到电都齐全,拎包就入住;村落的大街直溜溜的,大道旁,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村级组织场所、学校、卫生室、活动广场……各项公共设施齐配套,“这就是天堂!”

  马茂说完,村民张启利接过话茬,讲起了丰收的第二个方面——腰包鼓了。张启利说,移民新村全部配套了产业,户均一栋棚,他今年仅此收入八九千元,相当于过去种20亩大田一年的收入。

  村民的收入不止于此。村民张印补充道,有的村民在大棚种植区打工,年收入1.2万元;有的金融贷款,户均年分红3000元;有的安置公益岗位,户均年工资收入3600元……“我们的屋顶都能赚钱!”村民马亮指着家家户户屋顶上的光伏发电说道,三间房顶一年赚780元,全村房顶年总增收十六七万元。

  一笔笔账算出了大伙儿的热情。这个没说完那个赶紧接上了话茬,“今年最大的丰收是‘思想丰收了’。”村民张海对今年的丰收有自己的认识,他说:“过去这一片都是盐碱滩,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听蛤蟆叫,就是不打粮。现如今全部发展成了大棚后,引进龙头企业做给农民看,真是让人开了眼界,不毛之地竟能变成聚宝盆。科学技术真是了不得!”

  “对!对!对!”大伙一阵感叹后又是一阵感叹:“说一千道一万,这丰年来自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山西晚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尉建飞)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