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 正文

太原:896家小饭桌纳入监管 将推行星级评定

发布时间:2018-10-26 11:45:25 | 来源:山西晚报 | 编辑:路鹏程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太原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餐饮食品安全”896家小饭桌已被纳入监管 将推行星级评定

  “幼儿园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如何监管?”“如何保障网络供餐的食品安全?”“‘流动宴席’在不在监管范围?”……餐饮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进一步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餐饮食品的监管力度,为群众提供放心安全的餐饮服务,10月25日,太原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太原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对这一内容进行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会上,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接受了16位太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的询问。在应询过程中,相关负责人透露出不少太原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新进展、新措施,引人关注。

   让学校食堂管理社会化

  “幼儿园和中小学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就餐一旦出了问题,就会是集体性事故,社会影响大。”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赵雁萍提出:“在幼儿园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太原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不出问题,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防”“控”“提”上下工夫、想办法、找措施,太原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形势整体向好发展,连续5年未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其中,突出食品安全风险“预防”,推行微生物污染控制。强化学校主体责任落实,同时制订应急预案以防万一。此外,依托基层监管站强化日常巡查;引入自查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严格成品留样实现质量可追溯;落实健康晨检减少人为染污;引入明厨亮灶,让学校食堂管理社会化;推行双向追溯,让食品质量追溯系统化;尝试快速检测,让食品原料管理技术化。

   4100余家餐饮单位实现明厨亮灶

  “我在一次调研中,看到一家饭店的明厨亮灶,感觉效果很好。从报告中看,太原市目前已有四分之一餐饮经营单位达到明厨亮灶,那剩下四分之三下一步准备怎么做?”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邢德谦提问,并咨询明厨亮灶的标准是什么?

  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明厨亮灶是国家基于社会共治倡导的一种社会管理措施,通过公众看得见,倒逼餐饮单位美化就餐场所、亮化后厨环境、净化个人卫生,不是强制要求。“我们鼓励有条件的餐饮单位通过打造直视厨房、玻璃透明厨房、视频传输厨房等形式,将餐饮单位厨房食品制作过程向消费者全部或部分开放,公众可以看到食品制作的整个过程,达到不但要舌尖上安全,还要视觉上安全。”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太原市制定了明厨亮灶标准。明厨亮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能看到加工过程,看得明白,吃得放心。另一方面是后厨干净卫生,对食品安全不产生污染。

  截至目前,太原市已经有4100余家餐饮单位达到标准,在数量上占主流,基本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质量上达到标准化,规模上形成影响力。剩余的四分之三,计划用三年的时间逐步完成,通过行政引导、政策鼓励、示范带头等措施,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餐饮单位开展明厨亮灶创建,与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同步。

  具体有四种形式:一种是低矮墙隔断,后厨操作过程全部暴露在公众眼皮底下。第二种是餐厅与后厨之间用玻璃墙隔断,公众可以透过玻璃墙看到后厨情况。第三种是视频传输,在后厨安装摄像系统,公众可以通过前厅显示屏看到后厨情况。第四种就是现场即时制售。主要是小餐饮,品种简单,比如面馆、面皮店、小吃店等。

  引入神秘买家对网络供餐质量双评价

  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钧提出,现在网络订餐十分火爆,特别是网络供餐的小餐饮比较多,对于这种网络供餐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如何监管的?涉及到监管部门、餐饮经营单位和网络平台等,都有什么样的责任?

  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颁布了《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并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

  “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互联网+餐饮经营模式。根据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规,我们采取‘6双’措施规范网络供餐食品安全监管。即‘双审查、双承诺、双检查、双约谈、双评价、双公示’。”该负责人介绍,对拟入网经营者进行双向审查,要求网络平台和入网经营者事前双承诺,市、县两级对入网经营者进行对比检查,对存在问题者进行双约谈,开展神秘买家活动对网络供餐质量进行双评价,对相关信息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为切实加强网络供餐管理,太原市制定了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指导意见,明确平台、入网经营者和监管人员各方责任。其中,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对许可证进行严格审查,建立档案。建立信用评价和失信退出机制。对失信评价达到累计评价5%的要停止提供平台服务。

  同时,太原市食药监管部门加强对入网经营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和量化分级管理,加大对网络供餐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关注网络订餐舆情信息,及时处置投诉举报。

    星级化管理“小饭桌”

  “近年来,太原市针对学生的小饭桌越来越多,遍布全市,而且存量很大、隐患较多。怎么能让‘小饭桌’就餐的孩子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在这方面是如何监管的?”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常志宏提出。

  “‘小饭桌’现实有需要、实际已存在,太原市食药监管部门主动介入,在全国率先探索管理方法,先行先试分四步对‘小饭桌’实施规范管理,得到了国家局和综治部门的肯定和认可。”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太原市896家“小饭桌”已纳入监管范围。在全部纳入监管的基础上,推行星级评定。制定评定标准,对达到基本标准的评为一星,达到较高标准的评为二星,管理规范的评为三星。对达不到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的“小饭桌”予以劝停经营。星级评定得到了公众的认可,星级“小饭桌”成为公众选择的第一参考。

  星级评定整体拉升了“小饭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星级化管理,就是将星级标准成为“小饭桌”开办的第一标准,要求所有“小饭桌”必须达到星级标准才能从事经营活动。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对管理滑坡的降低星级,对经营档次提升的提高星级,对不能达到星级的第二次进行劝停。

  此外,“贴公示”方便公众选择,引导社会共治。将“小饭桌”食品安全管理等同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每学期开学前后对“小饭桌”进行全覆盖性检查,结合星级动态化管理,在对照星级标准对各“小饭桌”食品安全现状进行重新评定后,评定结果在学校周边进行公示,方便公众选择,引导公众参与监督。

  小店区先行先试让流动宴席“固定”经营

  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瑾说,印象中,原来农村办红白事的时候拉几口大锅,就在路边搭个棚,用的餐具都是露天存放。“现在,发现城区里也有这种现象,请问是如何监管的?”

  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农村集体聚餐,俗称“流动饭店”,是红白喜事集体聚餐经营的主要模式,因其场所简陋、食品采购渠道复杂、贮存条件简单、加工操作不规范、厨师流动性大、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等因素,一度成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问题。

  “虽然不在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内,也不属于食品安全监管法定职责,但因为其涉及民生,所以我们以服务指导为出发点,采取‘备案指导、场所固定、培训提高、典型引导、示范带动、逐步规范’等措施,积极探索农村流动饭店和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新模式,让流动饭店‘固定’经营,让固定场所规范运行,让农村宴席安全放心。”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太原市对128家流动饭店进行了备案管理,农村宴席集体聚餐管理全部纳入指导管理范围。

  其中,在小店区先行先试,实行“政府投资建场所、村民申报免费用”的管理模式,区财政拿出300余万元,用于整治农村集体聚餐,目前已建成梁家庄、巩家堡等36个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室内固定场所供村民聚餐使用。通过在太原市推行小店区农村集体聚餐规范化管理经验,使家庭式聚餐的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提高,农村民众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17年受到国务院食安办督查组领导的充分肯定。

   举报投诉专线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

  “每天能看见公交车后面宣传,饭店里也贴的你们的投诉举报电话12331,这个电话一年能接多少?能解决多少投诉问题?对群众举报属实的是否有奖励?”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志佩提问。

  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12331是全国食品安全统一举报投诉热线电话,也是公众咨询电话。从开通至今,最多时每天有上百个电话,年接听数量已经突破16000人次。

  该负责人介绍,引入先进技术,对12331举报投诉专线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拨号语音提示、属地管理优先接听、咨询类自动答复等功能,同时,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实现自动转接和人工接听永不占线,将举报投诉专线打造成为集举报投诉、咨询和服务为一体的平台,打造成为政府监管部门与企业和消费三者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服务的提升,咨询类电话拨打率明显上升,使群众投诉“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复”。(山西晚报记者 李飞飞)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