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 正文

忻州市定襄县:风貌新焕发精气神

发布时间:2019-03-11 09:19:53 | 来源:山西日报 | 编辑:陈佳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定襄:风貌新焕发精气神

  雄浑大气的彩绘牌楼,巍峨高耸的当铺门,古色古香的续氏祠堂,雕琢精美的民居门匾,焕然一新的续西峰、续范亭纪念馆、名人走廊与特色文化墙……走进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西社村,即使是脚下的一条路缘石,或是一块盲道砖,同样透着与民宅建筑浑然天成的独特韵味。

  诗云“自古文风盛,惟斯才俊多”,题写在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西社村大舞台上,一语道出了这里文化积淀的深厚。历史上,该村人才辈出,至今村子里仍有续家祠堂、当铺门、古城墙、魁星阁和续西峰、续范亭创办的初等男校和女校,以及50多个门洞门楼,不少都是百余年前的老建筑和老街道。因此,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西社村被列入全国传统古村落名录。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平东社村保持特色风貌,以乡村蕴含的历史背景为主线,围绕农村特色区域部位进行重点打造,保持原有村庄肌理,传承特色风貌建筑,因地制宜改造提升整体环境。如今的平东社村,稻黄色成为主基调,村里的路口、街巷、广场到处体现着“耕、种、收、打、晒、碾”的农耕文化,再加上村口摆放着绿色浪花、黄色稻穗拱起金色鲤鱼的村标,颇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

  走进历史深处,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西河头村因地道远近闻名。该村特色风貌整治工作,是以西河头地道战遗址为中心,突出“红色”文化内涵,兼容历史积淀、旅游功能和景观特色。春节前,对照“三横三竖”的设计规划,施工方已完成南北进村入口村标的建设,2公里进村道路的整砌、绿化和亮化,南北走向主街道57户民俗风格的改造,纪念馆门楼木结构的改建和围墙砂岩浮雕的加装……

  “村里建起了健身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修缮了戏台,还画上了脸谱,人们没事了就能出来锻炼锻炼。春节期间还组织村民排练秧歌,到县里汇演。”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给兴家村村民意外的惊喜,变美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黄场峪村经过立面整治、绿化、亮化和新建文化广场、停车场,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娱乐水平和接待承载能力。处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河边镇芳李线上的李家庄村和马家窑村,则是在围绕红色文化和旧公社元素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打造,充实了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的集聚要素,使两个位于嶙峋山地与幽深沟谷间的贫困山村有了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走上了一条稳定脱贫、共同富裕的奔小康之路。

  在距离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约20公里的河边镇青石一村东南方向,有一个叫小石岭沟的地方。2013年,青石一村村民杨补灯与52户村民发起成立文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余亩,开始了整沟治理之路。到去年,小石岭沟内共栽植水果经济林1000亩,套种中药材500亩,建设标准化农田200亩,栽植松树10万余株,散养土鸡2000只,多元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初步构建,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下一步,我准备将小石岭沟打造成康养基地。”谈到发展前景,杨补灯信心满满。

  “我们就是要抢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期的机遇,在全县扎实开展整沟治理工作,严格按照生态环保、种养一体、康养旅游相结合的新模式,对标一沟一业、一沟一品、一沟一项和一沟一策,因沟制宜,因沟施策,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促进生态修复,努力实现稳定脱贫、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副县长武强介绍说。一幅新时代宜居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正在山西省忻州市定襄乡村徐徐展开。(山西日报 张玉虎)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