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晋要闻 正文

长治:展示亮丽风采 奏响时代强音

发布时间:2019-12-10 08:48:24 | 来源:山西日报 | 编辑:石丽敏 | 责编:李胜兰

  原标题:展示亮丽风采 奏响时代强音——长治文化家底精彩亮相文博会

长治:展示亮丽风采 奏响时代强音

长治文化唱响文博会。 司敏摄

  12月5日,第四届山西文博会在太原开幕。在紧扣“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中,长治以太行山脉为灵感,采用红、白、蓝三种色调设计的展馆内,文化大餐聚人气,吸引观者如云。

  大美太行,天下脊梁,撑起这脊梁的无疑是文化的历史深厚积累与现代的创新广博。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长治,为太行山、太岳山所环绕。有藏在深山的古屋古刹,也有掩于民间传承了好几代人的手工艺,如果说上党门雕刻精美的图案标识了曾经的富庶和繁荣,那么漳河水臂弯中频频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节、文化产业周,还有走出太行山麓的各种展览、展会,都生动地体现了原创性、地域性、丰富性、艺术性、群众参与性、艺术与百姓生活的贴近性,成为丰厚长治文化的一朵朵时代浪花。

  文化、文艺、工艺,是此次文博会上长治的主要展现。无论是过去被叫作长治堆花的堆锦,还是那只历史上有着赫赫威名的黎侯虎,还有中国瓷器史上的第一抹彩虹,袭故弥新中既是长治文化家底的精彩亮相,也为讴歌这个最好时代奏响了文化的最强音。

  文艺繁荣 催人奋进

  本届文博会上,长治本土的30余家文化企业带着100余种文化产品集体亮相,成为文博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这些企业中,既有文化旅游景区的代表,也有工艺美术行业的龙头企业,还有动漫影视等新型文化企业。他们共同为全省人民呈现了来自太行山的文化盛宴。秧歌现代剧、武乡琴书、沁源秧歌、沁县三弦书等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荟萃,“中国第一魔术村”的武乡李峪魔术表演队、长治本土相声会馆烨飞轩的相声表演,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让观众大呼过瘾的同时,也展示出长治厚重的文化元素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开花不只墙外香,3个月前的第二届长治艺术节上,精品剧(节)目展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艺术展、图书“三进”活动、“我和我的祖国”优秀电影展映活动、第四届长治市曲艺大赛暨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选拔赛、第四届青少年舞蹈精英展、八音会大赛、“舞动太行”特色广场舞大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微视频)大赛……这些艺术赛事接地气、贴民心,同样与当地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

  长治的潞安剧院里,上党梆子新编历史剧《于成龙》正在演出,半年30场的密度,观众依然不减。近年来,长治市在彰显时代精神、体现地方特色方面推出上党梆子《江姐》、上党落子《杜鹃山》、豫剧《太行小八路》、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上党落子《申纪兰》《第一书记》、豫剧《母亲》、歌舞剧《女娲补天》、杂技剧《后羿与嫦娥》等一系列文艺精品,剧情字字入情、声声入心。艺术的力量最感人,不断推动全市干部群众把共同价值追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长治坚持多年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还有独具长治特色的大院文化、饭场文化、星期天文化等蓬勃兴起,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长治市重点打造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武乡八路军文化艺术节等一批节庆文化品牌,既延伸群众的生活空间,为百姓筑起了文化舞台,又进一步活跃了城乡生活,提升了城市品位。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下乡”活动、公益电影免费放映活动、周末大剧院活动、戏曲展演月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曲驻场演出活动、文艺轻骑小分队下乡活动……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长治,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创新,保障了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从内容、业态、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文化改革创新,促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才持续提升了长治发展的软实力。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长治人的胆识和魄力就来自于此,来自于历史与文化,来自于担当与自省。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坚定了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动力,也成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文化助推,正是精心找准了长治文艺发展的脉搏,搭上这脉搏,就充分激活了蕴藏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甚至是每一位长治人的无穷力量。

  文化产业 无限商机

  在文博会组委会统一组织的文化产业项目签约中,长治高新区太行数据湖项目、山西嶷山森林康养小镇项目、武乡文化旅游项目、武乡县魔术小镇等一批规模大、发展好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总投资额63.9亿元,签约额58.5亿元。这是长治市在这次文博会中收获的大礼包,也是长治市全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

  文博会期间,长治还在太原举办了专场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推介会,对沁源县全域康养旅游基地开发项目、屯留区天河水乡田园综合体一期工程、沁源县山地自行车旅游开发项目、沁源县花坡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院线电影项目《飞刀》等5个质量高、潜力大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了招商推介。

  这是长治市挺进全国乃至世界文化市场的铿锵脚步。透过这次签约,人们看到了长治市文化产业蓬勃兴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美好前景。

  其实,更早前的2019长治文化产业周上,一组数字同样让人振奋:5天时间,7大主题展示,8项主题活动,7类文娱活动,2万平方米展区面积,55个展区,超10万件文创展品,164家企业参展,现场交易额3500余万元,协议订单金额超过1亿元,31项现场非遗展示,参观人流量累计达23万人次。

  如果说传统文化筑牢了长治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那么融合发展的“文化+”则让长治文化产业开枝散叶。布老虎、戏曲盔饰、堆锦艺术品,是展品也是产品;“天下襄”手工挂面、襄子老粗布、金工铸艺等不仅是保护的非遗,更好似市场的宠儿;潞秀、崖柏、泥塑是传承更是创新。

  长治文化产业还涌现出一批以创意为核心,成长性好、潜力大、规模大、实力强的新业态文化企业。双创梦工厂、太行欢乐谷、天空之城文化创意圈异军突起,成为长治文化产业新地标;以创意为核心的品牌设计、先进装备制造设计、建筑设计等新兴设计业态和雕塑、工艺美术等新兴之态公司取得了初步发展。

  “文化发展非朝夕之功,需要用新的人才带来新的理念,用开放性的人才机制激活传统文化资源,用新的科技手段去超越,实现变革和突破。”这是几个月前在长治举行的太行山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上,著名导演、编剧作家、制片人贾樟柯对运用开放性人才机制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阐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重点领域来抓,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实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通过积极扶持、大力推动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一批成长性好、牵引力强的文化企业,众多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以文博会为平台助推长治市文化产业发展,大幅提升了长治的影响力。目前,全市各类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近2000家,各类文化产业活动主体超过4000个,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8.2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文化新业态、产业新模式,一系列利好背后,是长治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将文化打造成推动长治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助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用文化撬动经济跨越发展,用经济发展反哺和涵养文化。

  文化自信 塑人塑城

  漫步于整个文博会展区,人们发现,长治市的展览竟然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从古老的编钟到民间的工艺,从大气磅礴的太行展示到悠扬动听的传统乐器演奏,处处展示着古老厚重的文化,处处张扬着现代城市的风采。一种文化的自信深深地潜入了长治市的血脉,成为滋养长治文明的精神食粮和激发长治发展的动力源泉。

  长治市是我省地级市中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也是我省连续唯一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市。其实,长治市的荣誉远不止这些。特别是在文化领域,在全省乃至全国更是声名远扬。承办过多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的“中国曲艺名城”,连续三届举办中国传统雕塑传承与复兴学术论坛的“中国彩塑之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一的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在长治有着愈来愈多人更广泛积极的参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它源于传统的优秀文化,也基于今天的文化繁荣,当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自信也就有了深厚的土壤,也拥有了强大的力量。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治市不只是投入人力物力,长治市所有举措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主线——“人”。道德楷模基层巡讲、五十万人“我做文明市民”大签名、十万份文明行为规则进家庭、二十万未成年人签名做有道德的人。在加强文明创建的同时,长治市广泛开展“长治好人”评选活动。放大“长治好人”效应,扩大“长治好人”影响,叫响“好人城市”品牌。

  近年来,长治市持续开展“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好人物、好家庭、好团队”“长治好人·我们身边的榜样”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各新闻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和黄金时段开辟专题专栏,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全覆盖宣传好人;巡回演讲、演讲大赛、曲艺大赛、征文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火如荼,一大批事迹感化人、品质引领人、精神激励人的“三好”典型走到台前,受到全民追捧……从聚焦“一个人”到挖掘“一群人”,“好人精神”主旋律愈加响亮,“好人现象”正能量愈发强劲。

  广泛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宣传,精心组织全市“美丽乡村”故事大赛,广泛开展市、县、乡、村四级评“好人”、各行各业广泛选楷模、百万市民行善举活动,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市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

  大力实施引申精神塑造培育、文明示范引领、文明市民培育、道德领域治理等文明工程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市民公约等基本道德规范,在全市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精心组织最美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家规征集大赛活动,大力实施“文明餐桌行动”“文明交通行动”“文明旅游行动”“网络文明行动”。

  一座城市,既要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文化代表着城市的“根”与“魂”,浸润着过去的辉煌,蕴藏着现在的资源,指引着未来的希望,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不断培植这座城市人民的精神家园,也开创着未来更新的辉煌。奋斗新时代、人文向心力、文化竞争力、文明感召力,正内化成长治人民建设家乡的精神力量,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记者 李家鸣)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