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晋要闻 正文

振科技之翼 创发展新机

发布时间:2020-05-28 08:44:23 | 来源:山西日报 | 责编:路晶森

  原标题:面对一场没有模拟的疫情“大考”,我省科技部门以系列超常规举措,为新技术、新业态的突破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振科技之翼 创发展新机

  “攻尖”行动拿下多个“制高点”

  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山西省产业结构升级依旧在稳步推进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速,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7%。无论是经济的表现,还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形势都显示,科技创新对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4月2日,太钢集团12吨手撕钢的首批产品提前3天在天津港交付。这是主打高端产品的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有史以来最大采购订单。尽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经济,钢铁行业受挫严重,但太钢“手撕钢”凭借其钢质纯净度、产线工艺、控制水平、高等级表面精度、产品性能五大核心工艺技术,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生产的独特优势,依然拿下了订单。

  科技的力量赋予了山西经济在危机中快速回稳、向上、转好的韧性。5月16日,在大同清洁碳经济产业研究院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轻量化新材料生产线厂房前,总工程师孟超正带着工作人员紧张地工作着。该院主要从事工业烟气二氧化碳捕获、转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该生产线于去年底启动,目前已经正常运营6个月。这两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尖”行动和重大技术“迭代创新”,多项成果取得了行业“制高点”。据了解,在创新生态不断优化的环境下,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三年保持高速增长,仅去年认定数量达到2501家,增幅超过50%。在当前的非常时期,我省倍加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对标对表,14个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加紧布局,一批高科技领军企业正在成长壮大,“111”创新工程落地步伐不断加快,正以创新的加速度化解疫情带来的各种危机。

  提升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整体竞争力

  近日,运城市科技局正在就如何支持杂交小麦的研发攻关课题进行专项研究。“F型三系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项目是由我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度达到100%,已初步选育出增产15%以上的小麦杂交种。这些指标取得了国际性科研攻关的重大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运城市科技局农村处处长李卓凯介绍说。

  当前,全省科技系统化危为机、蓄势发力推动创新发展,盯住全年目标任务,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造成的损失抢回来。在推动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的同时,正常的科研秩序一刻也不能耽误。为保证重大科研任务的实施,5月19日,第三批省科技计划揭榜招标项目中榜名单面向社会公示。包括晋煤、潞安、太钢等在内数十家科技型企业提出的煤层气开采、航空器制造工艺技术开发、燃料电池制备、计算机芯片研发等21项亟须解决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获得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揭榜。在此之前,我省在深入调研全省重点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已分两批遴选21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面向国内外张榜发布,19项成功揭榜,实现了首次集聚北大、清华、复旦、中科院、奥地利AVL公司等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共同攻关制约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拼全力打造产业“杀手锏”,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疫情期间,当致力于生物制剂研发的4家科技型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难题时,省科技厅积极帮助企业获得低息信贷授信,并向科技部申报争取国家和各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并引导创投机构加大投资力度。全省科技部门围绕健康防护、智慧防控、智能改造等技术和服务领域,对接国家平台,搭建企业技术需求和科技人才信息交互服务平台,共推选疫情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帮助企业抗疫情、强创新、促生产。近段时间,工作重心转向围绕产业集群,分行业、分领域实时征集企业技术攻关难题,挖掘凝练技术需求清单,综合运用大数据、先进信息技术等手段,将企业的需求与科研专家、人才、团队的专业方向进行精准关联匹配,组织志愿专家赴企业现场解决技术难题,力争科技成果在14个重点产业集群上多点开花。

  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布局创新平台

  尽管疫情对我省科技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但也倒逼和催生了一些有利因素,迎来了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关键技术和产品国产化替代、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新基建和重大科研平台加速布局的“重要窗口期”。

  这两天,中科科创(山西)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可格外忙碌。中科科创是山西智创城4号基地的综合运营管理机构。清华大学、中科院两大“巨头”科创机构强强联手,组建运营团队入驻晋中。“目前我们主要在忙着推介项目和招商工作,努力集聚一批国内外优秀的高校创业团队和项目落户。”王可对记者说,“截至目前,已对接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71个项目入驻,涵盖信息、金融、医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规划设计、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新媒体等领域。”

  数百公里外,位于大同市科创园A区西线的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正抓紧一切时间抢工期,A区东线的上海漕河泾大同国际创新创业园、“能源一号”等已投入运营,正逐步成为大同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推动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当前,大同市已经建成了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同煤双创中心、大同泰瑞新材料工程研发中心等一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关村智造大街大同服务平台、全科盟研究院、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等平台等,聚力打造科技新优势,壮大产业新动能,不断开创大同科技创新和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据了解,目前全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基地初具规模,已建设重点实验室102个,我省正按创新生态建设需求,紧跟国际科技前沿,以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为方向,全面加快我省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建设,积极对接C9高校和中科院等科研机构,争取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基地来晋设立分支机构,重点布局建设首期省实验室和省10个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逐步实现14个重点产业集群全覆盖,争取2-3年内实现14个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中试基地全覆盖。这些创新平台按照产业链上下游需求,为中小微企业中试提供服务,以开发区、高新区为主体,探索“一区一特色”建设中试基地,提升承载能力和集聚能力。

  当前,全省上下正加速推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我省科技创新必将对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牵引作用,促进更多从“有”到“优”的升级,为山西交出“高分答卷”贡献科技力量。(山西日报记者 沈佳)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