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晋要闻 正文

文旅融合 风正帆悬——写在山西省第六次旅发大会召开之际

发布时间:2020-09-08 09:25:52 | 来源:山西日报 | 责编:石丽敏

  美丽山西,魅力无限。

  从高处俯瞰,这是一块宝地:黄河在黄土高原上劈开一条峡谷,将沿线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珠联成串,铺展开一幅美轮美奂的黄河画卷……

  走进探访,这是一片红色故土:红军东征、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上党战役等对现代中国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著名战役在这里发生……

  再细细品味,这又是一方文化沃土:西侯度文化和丁村遗址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是华夏文明进程中的瑰宝;左权民歌、孝义皮影戏等民间艺术举世闻名……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文旅业有短暂停滞。恢复跨省团队游首月,行业加速“回血”,游客数量较上一个月环比增幅为23.2%,旅游综合收入较上一个月环比增长11.09%。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着力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我省第六次旅发大会即将召开,文化旅游业也迎来了发展风口。高质量发展,山西在加速。

  锻造三大板块 撑起山西旅游新格局

  初秋,天气晴好。一大早,66岁的骑行爱好者张子枫和骑友从太原迎泽桥西出发,骑行88公里,到达青龙古镇。“彩虹路延绵起伏,群山逶迤,花香环绕,美哉!”张子枫在朋友圈晒出这次骑行。

  去年夏天,沿着西山山麓,一条色彩斑斓的路——西山旅游公路惊艳亮相。前不久,太原东山旅游公路正式通车,与西山旅游公路“握手”,连接了沿途9个景区、10处文保单位、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辐射百余处景点。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3年来,全省在规划布局、项目建设、景区打造、重大活动和品牌塑造等方面着力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取得突破性开局。

  《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台;全省901处文化旅游资源被识别,开工建设文旅重点项目200余个,完成投资399亿元,培育出100个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3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策划包装《三大板块旅游项目招商册》,云竹湖、神龙湾等龙头景区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全面提档升级,雁门关、洪洞大槐树成为新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增国家4A级景区8个……

  系列组合拳,拳拳到位,“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的印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9月3日,在云丘山坂尔上村康家坪民宿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在进行绿化工程。再过不久,大河文明将进入“临汾时间”,来自全球知名河流流域的外国官员、专家等将齐聚临汾,参加第二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

  “这是对景区管理、接待、服务等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一次检验。”云丘山景区董事长张连水说。

  不只云丘山,近年来,我省景点景区围绕三大板块建设,在“六字要诀”上下功夫,大规模提升改造智慧停车场、旅游厕所、智慧景区、文化软实力等,整治内外环境,让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是我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的品牌建设年,我省印发了《关于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建设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实施9大行动,70项重点举措,重点推动全省文化旅游业融合化、品牌化发展。

  丰富旅游供给方面,推动八泉峡、云丘山和晋祠创建5A级景区,重点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新打造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一批“三个人家”。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方面,分类建立三大板块文旅项目建设台账,重点打造忻州中华长城博物馆、临汾黄河文化公园等重大项目。初步确定全省新建、续建文旅项目180余个,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

  深化文旅融合 释放转型发展新动能

  “优秀传统文化要更好传承,必须创作出适应时代的文创作品,我们正与故宫文创合作,用现代科技对故宫保存的砚台进行3D扫描,1∶1复制。”9月4日,“山西三宝”首次走出省域,亮相2020年中国国际服贸会。在现场,绛州澄泥砚省级大师蔺涛表示,今天的山西,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一村一城,都有5000年历史的背影,整个山西,就是一座大地上的中华文明博物馆。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诗和远方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近年来,我省文旅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演艺和非遗进景区方面,建立旅游景区非遗项目传习基地12个,布艺、漆器、陶瓷等非遗项目以各种形式进景区,提升了景区文化内涵。《太行山》《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再回相府》《千年铁魂》《如梦晋阳》等陆续推出,全省30余家景区景点有演艺表演。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出台《推动山西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施意见》,命名了2个国家级试点、14个省级试点单位,举办了两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入夜,灯光点亮,手势舞“听我说谢谢你”上演,每一个鞠躬,每一个致敬,都令人泪目……时隔220天后,晋阳湖大型水上实景演艺《如梦晋阳》于5月29日开始今年首演,来自抗击疫情一线的300多位代表观看。这不仅是太原市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区的重要举措,也满足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和外来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

  “若问午亭归老去,析城山下是阳城。”几个月前,全国百家网络媒体走进皇城相府,观看大型实景夜游体验项目《再回相府》。这部国内首个明清院落实景融入剧,把陈廷敬家风、个人经历及身后余音,依托景区全景再现,以文旅融合的形式,让游客在“情景式体验、浸入式品鉴、移动式观赏”中传承文化。

  今年,我省确定帮扶16个全省文化领域标杆重点项目、10个挂牌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发布了22条乡村旅游线路,设计了11条美丽乡村旅游精品自驾线路,号召自驾游爱好者积极参与,游美丽乡村,住“三个人家”,感受文旅融合。

  接下来,省文旅厅将积极推进“文化+、旅游+”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策划包装,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品升级、业态创新等方面系统谋划,推动建设一批引领性强的、标志性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

  坚定文化自信 游山西就是读历史

  如果说“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从空间上塑造了山西旅游的格局,那么,以5000年历史轴线贯穿的地上文明,则从时间上塑造了山西文旅的脉络。

  推开山西的南大门,一座古朴静谧别致的小城跃入眼前。“这里的古堡气势恢宏、历史底蕴厚重,是研究中国北方防御型乡村聚落的活化石!”来到晋城,法籍华人董倩被这里的美景迷住了。

  有朋自远方来,缘于山西有丰厚“家底”,有文化自信,有吸引人的“硬货”。

  在云冈石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我省举办“游山西·读历史”活动,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彰显文化自信,深化文旅融合,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三晋大地,历史文化熠熠生辉。如何藉由旅游的方式,讲述山西故事和中国故事?

  8月11日下午,“游山西·读历史”专家研讨会在古都大同举行,专家们就品牌推广、文化挖掘、产品研发等方面建言献策。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认为,文化的背后是记忆,要让游客通过文物、故事、体验寻找和历史的对话,找到身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看,这就是180万年前人类最早用火的证据。”8月中旬,西侯度遗址迎来又一波研学的团队,学生们利用假期来探寻人类进化的奥秘。带队的潘老师说,来到这里,学生们找到了人类文明绵延的源头,真切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王之涣笔下的鹳雀楼、爱情圣地普救寺、唐开元年间黄河大铁牛……9月5日,运城市文旅局举办的“游山西运城·读华夏历史——乐游河东,好吃运城”景区直播活动短短两个半小时,超过200万人观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

  接下来,我省将打造10条成熟的研学旅游线路,建设20处国宝级文物活化利用试点,培育30个研学游示范基地,改造提升60个历史文化景区。到2023年,把“游山西就是读历史”培育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

  疾风知劲草,建功正当时。

  把握新机遇,山西文旅业在转型发展中大有可为。(记者 张婷)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