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晋要闻 正文

山西大同:南榆林乡开足马力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0-10-05 15:56:08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责编:路晶森

山西大同:南榆林乡开足马力奔小康

 

  南榆林乡大片成熟的高粱

  国际在线山西频道报道:金秋十月,行驶在山西大同市浑源县203省道,黄土风景扑面而来,当视线被三岭、二岭两村的奇特地貌吸引的时候,路标上一个清新的名字——南榆林乡映入眼帘。

  走近南榆林乡,感受乡村振兴的脉搏,倾听小康路上的铿锵足音。

  

山西大同:南榆林乡开足马力奔小康

  南榆林乡聚兴村鸟瞰图

  大产业,擘画小康新蓝图

  农民要想富,产业作支柱。南榆林乡发展传统农业立地条件有局限,坡地多、平地少,地块小、连续性差,小型农业机械在这样的土地上也难有作为。南榆林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以前瞻性眼光科学布局全乡主导产业。

  南水头村发展钙果产业,栽植面积扩大到1300亩,今年已挂果见效。在南水头、松树湾、姜家沟、南紫峰村,发展黄花产业,助推贫困户增收。去年实施的10800亩坡改梯项目,依托南榆林乡引进的大型养殖项目:双胞胎养猪场、泰源生养猪场、万头养驴场、仝咀养殖园区,发挥牲畜粪便排泄物等有机肥源充足的优势,打造万亩高粱基地,启动有机旱作农业,形成养殖、种植一体化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带动全乡农户增产增收。

  这些充满朝气的项目从开建到投产,为易地搬迁后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实现了“离土不离乡,门口挣工资”的美好愿景。

  大搬迁,挪出穷窝奔小康

  南榆林乡处于浑源县干旱少雨的北坡区,原有村落分散于交通不便的深沟高梁之上,道路、通信、医疗等公共资源不够充分,青年农民外流现象非常普遍。同步小康,不落一人,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充分享受到党的恩泽。

  几经调研,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先得住上好房子。203省道西侧的两大移民地块不知洒下了县乡村三级领导多少汗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排排新房拔地而起,街道宽展,绿化宜人,公共空间功能多样。这样好的人居条件,却未能吸引来住在破房子里的贫困户。领导急,群众拗。俗话说得好,“住惯的坡不嫌陡”,让他们离开祖祖辈辈生息的地方谈何容易。领导们不惜“磨破嘴,跑断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儿女劝,亲戚说,聚兴村终于迎来了第一批住户,进城购物、看病就医、用水用电样样妥贴。他们的入住体验,给后续的搬迁户吃下了“定心丸”。

 大旅游,黄土风情是底色

  南榆林乡紧紧围绕二岭、北紫峰写好全域旅游的下半篇文章。“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太行人家”和“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这一张张颇具含金量的名片,为今后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举全乡之力积极推进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体验旅游发展进程,充分挖掘当地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精心打造二岭村古地道、土窑洞、古客栈、烽火台,北紫峰村边塞古堡、西口古道、茂源牧场等特色景点,以黄土风情为底色,精心描绘乡村旅游的壮美画卷。

  组织易地搬迁群众参与《神溪记忆》山水实景演艺项目,白天当农民,晚上粉墨登场是演员。搬迁农民手上有事做,兜里有钱花,还为搬迁村的集体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岭村民俗艺术客栈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相继配套了上下水、暖气等必要设施。聘请民俗专家对全村风貌进行整体规划,增设民俗博物馆、广场喷泉、农家食堂、纪念品商店等旅游要素,大景小景星罗棋布,各景点之间以卵石步道衔接,举目四顾,视觉效果与旅游村气质和谐一致。

  为了尽快让乡村游“活起来,火起来”,乡党委政府为旅游村配备了专兼职宣传员。通过媒体宣传推荐,互联网线上带客,补齐浑源县全域旅游的短板,让“客人留下来,三产旺起来”,满足周边城市游客出行需求,提升乡村游的亲民度,努力构建“吃、住、行、游、娱、购”的大旅游格局。(文/图 穆鹏 靳吉禹 鸿远)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