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晋要闻 正文

【游山西·读历史】壶口瀑布:九折波涛此地雄

发布时间:2021-03-17 10:22:01 | 来源:山西日报 | 责编:曲浩

【游山西·读历史】壶口瀑布:九折波涛此地雄

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让人叹为观止。 刘贵明摄

  “不到壶口,不知黄河,不知中国。是中国人,就该来看看:母亲的动脉,澎湃着怎样沸腾的热血!”

  壶口瀑布,是一首隽永绵长的诗,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书。

  九曲黄河在偏关县老牛湾撞开山西的大门,沿晋陕大峡谷恣意向南奔泻,流经吉县龙王辿附近时,受河床走势影响,河水猛然由三四百米宽度收敛为50余米,跌入落差30多米的石槽(俗称“龙槽”)中,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景区既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又是国家级地质公园。1990年版50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就是壶口瀑布。

  “黄流滚滚入壶中,九折波涛此地雄。”壶口瀑布虽是中国第二大瀑布,却为全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其流速之急、浪涛翻滚之猛,其他任何一个瀑布不可比拟。清代文人刘龙光诗云:“渴马奔泉近,山雷震谷声。入中不见出,忽有云烟生。”

  隆冬时节,壶口瀑布没有了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河面遍布冰凌,冰封整个十里龙槽,连绵成排的冰凌柱层层叠叠,倒挂在瀑布两岸百余米范围的岩石陡壁上,蔚为壮观。龙槽里的冰块相互冻结粘连,越冻越厚,渐渐隆出河床,形成冰桥,最厚处竟达4米左右。

  吉县旅游服务中心主任景云中说,由于四季气候和水量的差异,壶口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无论何时来都是“不虚此行”。

  早春,冰块跌落,巨龙掀浪,声似雷鸣;炎夏,河水汹涌,浊浪排空,气势磅礴;金秋,雾气腾空,风雨迷离,如诗如画。游客可日观壶口景,夜听“龙王啸”,尽情观赏“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晴空洒雨”等奇观。

  壶口地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山海经》云:“悬注漩涡,如一壶然”,壶口瀑布由此得名。大禹治水始于壶口,《史记·夏本纪第二》载:“禹行自冀州始,翼州,既载壶口”。

  距今1万年左右,离壶口瀑布约10公里的柿子滩中石器时代遗址被考古发掘,为流传深广的“人根之祖、出在吉州”民间传说提供了一个可信的依据;壶口东北10多公里的人祖山,相传为女娲造人之地。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壶口一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晋国和狄人集居区的分界线、秦晋两国的分疆处。东晋时,姚襄筑城于壶口;隋末,李渊进军壶口取长安……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曾在此发表抗日演说;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曾在此发动组织抗日游击大队。

  明清码头、牛马王庙、清长城遗址、河清门、黄河渡口保卫战遗址、“克难破城”、飞越黄河标志等景观散布于黄河东岸,为壶口增添了浓重的文化色彩。

  壶口是黄河大北干流上的“晋陕之通衢”和黄河水运中特殊的“旱地行船”码头,在交通和商贸中具有特殊地位。自明代到抗战时期,这里的商贸活动历时400余年,龙王辿因此发展成繁荣一时的商业集镇,商号最多时达63家,行经商船每年达5000只左右。

  “亲临壶口才能领略黄河风景之精华,观赏壶口瀑布能引发我们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来自河南的赵峰先生说。

  壶口瀑布是黄河的灵魂精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的不朽精魂在这“壶”内蕴蓄,黄河的内在神韵在此“口”中喷涌。

  文化学者冯彦山认为,黄河之魂表现在:集万派而协力,彰显的是包容和谐;越关山而向海,表现的是目标追求;无昼夜而奔流,呈现的是持之以恒。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1938年11月,著名词作家光未然从壶口东渡黄河,从黄河咆哮声中产生了灵感和激情,不久他便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出《黄河大合唱》,将黄河壶口瀑布的雄壮气势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融合在一起,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唤醒了亿万民众,激励着抗日英雄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奋勇杀敌,激励着整个中华民族从一个胜利奔向另一个胜利。

  站在壶口瀑布边,记者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天瓢倒泻吼雷霆”的急流飞瀑,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中奔涌的壮志;“石堑横吞薄烟雾”的浩波巨浪,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奋进中不屈的豪情。(记者张志刚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