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晋要闻 正文

解放太原:血与火的英雄史诗

发布时间:2021-04-25 11:36:42 | 来源:山西新闻网 | 责编:

解放太原:血与火的英雄史诗

太原解放纪念馆入口。山西晚报记者武六红摄

解放太原:血与火的英雄史诗

解放太原:血与火的英雄史诗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开始至1949年4月24日结束,历时6个多月,是解放战争中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惨重的城市攻坚战役。太原战役的胜利,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把山西历史的车轮推向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尤其是作为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基地,太原的解放给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太原解放纪念日前夕,山西晚报记者走进位于太原市东山牛驼寨的太原解放纪念馆。已经过了清明扫墓的时间,但参观者络绎不绝,大巴和私家车整齐停着一长列,一眼望不到头。

  雄伟主碑:打开太原大门的“钥匙”

  走进太原解放纪念馆,根据指示牌可看到,馆内有太原解放纪念碑碑区、徐向前元帅铜像纪念区、解放太原展览区、烈士墓区和双拥展览馆。

  山西晚报记者先来到位于纪念馆西侧的太原解放纪念碑碑区,它由凯旋门、主碑、副碑组成。太原解放纪念馆的讲解员曹艾洁介绍,雄伟高大的主碑像一把巨大的钥匙,寓意牛驼寨是打开太原大门的钥匙。主碑的碑高49.424米,取自太原解放纪念日1949年4月24日。在碑体上,镌刻着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太原解放纪念碑”7个鎏金大字。纪念碑前,一名参观者正在认真地阅读着上面的碑文,读了一会儿又低下头,似乎在沉思。

  纪念碑的正西面,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凯旋门,形似巨大的钢钳,钢钳下合围着一个大理石制成的乌龟壳,寓意军民解放太原力摧群顽、瓮中捉鳖的英勇气概。这座别致的雕像与纪念碑遥遥相对,高低错落,交相辉映,如同两位历史的证人,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太原的过去和未来。

  纪念碑的西南侧,是一座副碑。副碑形似被炸开的碉堡,直径24米,四壁镶嵌着大型浮雕,生动地反映了太原人民解放前的苦难生活和他们反抗压迫、争取解放的斗争精神。一组组雕塑群像是一首首血与火的史诗。

  徐向前元帅铜像纪念区位于纪念馆正北面,主要由铜像、观瞻台、浮雕墙、广场、甬道组成,整个建筑气势磅礴,巍峨壮观。“徐向前元帅”5个大字镌刻在褐红色花岗岩基座上,铜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徐向前元帅当年运筹帷幄、驰聘疆场的威武雄姿。铜像后是由5组花岗岩雕刻而成的浮雕墙,分别记述了徐向前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辉战斗历程。

  时间最长:历时6个多月的战役

  在解放太原展览区,毛泽东同志题写“死难烈士万岁”的烈士纪念碑矗立于广场。烈士碑两侧,为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展厅内陈列着历史文献、400余张历史照片及100余件实物,再现了解放太原全过程。

  1948年8月,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西北七纵、晋中军区部队逼近太原,作战方案报经中央批准,确定了以“围困、瓦解、攻击、逐步削弱,然后一举攻克太原的作战方针”。10月2日,太原守敌沿汾河以东,南同蒲铁路以西的平川地带向南扩张,企图突破我军前沿阵地抢劫粮食,我军遂改变原定10月18日发起太原战役的决定,于10月5日提前13天发起太原战役。

  太原战役的第一枪是从太原南端的小店打响的。我军率先攻占了南黑窑、南畔村、大小吴村、殷家堡,并利用敌人的装甲车追击向南逃窜的敌人。12日,我军派重兵攻克机场周围60余座碉堡,全面占领了武宿机场,至此小店战斗胜利结束。

  1948年10月23日,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颁布对敌防线总攻击令,要求坚决夺取四大要塞。四大要塞战斗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大部分地区已被我军占领,太原孤城已陷入环形包围。

  1949年3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新式整编,由原来的华北野战军第一、第二、第三兵团改为十八、十九、二十兵团,并遵照党中央指示组成了新的太原前线委员会。三大兵团会师后,从4月1日起,立即积极进行总攻太原准备。3月28日,彭德怀由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返西北战场途经太原。此时,徐向前因病无法到前沿阵地指挥作战,经请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同意,留彭德怀参与指挥攻打太原。

  面对太原守敌的负隅顽抗,总前委决定4月20日发起总攻。根据《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记载:4月20日凌晨2时起,第十九兵团由南、第二十兵团由北向敌军展开总攻,第十八兵团一部也出动配合;下午,东线第十八兵团主力投入战斗。在人民解放军10多股兵力的攻击穿插下,太原城郊四周阎军乱如麻团,不堪一击。至4月22日,城郊敌军13个师基本被歼,仅少数残兵败将逃回城内,外围全部扫清。4月24日凌晨5时30分,太原前线部队向太原城发起总攻,至10时,守军全部被歼,太原宣告解放。

  从1948年10月5日开始至1949年4月24日结束,历时6个多月,太原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战斗最激烈:仅炸开一个庙碉就用了上千斤炸药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阎锡山收编侵华日军3000余人,组成特殊暂编10总队,希望借用日本人的力量巩固自己在山西的统治地位。太原城防工事的特点就是星罗棋布的碉堡,太原的碉堡始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狂建于解放战争时期,碉堡是一种战争的产物,是抵抗轻武器攻击的有效性防御工事,多为砖石结构或钢筋浇筑而成,种类各样,形态各异,依山而建,傍地形而筑。太原周边共有碉堡5000余座,有独立碉、梅花碉、字母碉、明碉、暗碉及球形枪眼等不同类型。

  在阎锡山的百里防线中,东山防御体系至关重要,而石嘴子是东山防御体系的南侧门户,主要道路有地堡和火力点,是阎锡山设防坚固的重要阵地之一。东山的四大要塞由“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四大集团阵地形成南北长达八公里的防线,经过十多年来大规模修筑,已成为极端复杂的要塞工事,东山上密密麻麻的小点就是阎锡山的碉堡群,共有2400余座,既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支援,被阎锡山吹嘘为“堡中堡、塞中塞”“足抵十万精兵”。

  牛驼寨地形狭窄,地势陡峭、沟壑纵横是阎锡山在东山防御线上的主要阵地,牛驼寨周边碉堡很多,其中最坚固的是四号庙碉。站在四号庙碉,可以看到当时太原城的全貌。当年攻打庙碉有多难有多激烈?讲解员曹艾洁介绍,当时担任爆破的组长叫张云山,他带领战士们,每人背着四五十斤的炸药,用了上千斤炸药才将庙碉炸开。已是深秋的山上,冷风像刀子一样往身上扎,山上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霜,为了行军方便,战士们把棉衣脱掉,穿着单衣匍匐前进,膝盖、双肘和肚皮都磨出了血。

  太原战役共歼敌13.5万余人,但同时也付出4.5万人的伤亡代价,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才让这座两千多年的古城重新焕发生机。

  特殊功臣:那些奋战在后方的人

  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华北和晋绥等解放区的党政机关,民兵和广大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2月15日,党中央和华北局决定晋中区党委与太原市委合并。合并后的太原市委管辖范围为原晋中区之所属地区。晋中(太原)区成立后,中心任务是集中人力、物力配合和支援太原解放战役。到战役展开前,全区共为前线准备小米20余万公斤、檩条30.22万根、门板30.2万块、麻袋300余万条,同时组织动员民兵6万余人、民工16.6万余人、畜力3.16万余头;组织了各级生产委员会,发动翻身农民大力开展了秋收秋种和春耕生产运动,恢复发展了城镇工商业,抢修通了南蒲、正太铁路榆次至灵石、榆次至阳泉段以及广大的公路交通,保证了战役的物资供应。

  在太原解放纪念馆,有一组太原战役民力和物力支前的统计表数据:“民工242596人,牲畜53992头,小米10000余万斤,麦子1700余万斤,木材4200余万斤,煤炭2200余万斤,食油150余万斤,蔬菜310余万斤,盐120余万斤,花料3200余万斤,谷草6900余万斤,门板503545块,小檩294529根,大梁57132根,口袋508282。修筑汽车,大车道30条,1185里,架桥19座,担架(总攻前)6500付。”

  幕后英雄:那些战斗在隐蔽战线的人

  那些在敌人堡垒内的幕后英雄,也不能忘记。

  《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中有记载:在进行政治攻势的同时,太原地下党组织在极其艰难危险的情况下,进行了搜集军政情报的工作。早在太原外围战发起之前,太行区党委情报站曾派苏山、彭瑞章、赵宗五、王宗义等对太原东、西、南地区敌军的军事能力、工事、火力配备等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为夺取太原外围作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太原进山中学地下党员赵宗复、乔亚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团结进步青年,绘制了一份敌军第一、第二道防线的军事部署图,派遣地下党员曹瑞亭送往解放区,在榆次穿越封锁线时被发现,赵宗复、乔亚等被捕。后乔亚因组织越狱失败,于1949年2月惨遭杀害。

  乔亚牺牲后,太原地下党组织将绘制城防图的任务交给地下党员张全禧。张全禧利用在府西街开设的谦益信自行车行结识了阎锡山侍从室参谋张光曙,说服他认清形势,早做打算。张光曙看到阎锡山大势已去,决心弃暗投明,利用到前沿阵地察看城防工事的机会,将城防布置、火力要点等有关情况,标在一份比例为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张全禧将图放在自行车内胎和大梁之中,并由张光曙亲自护送出城,越过封锁线,送到了太行军区“九〇九”情报站,为解放军总攻破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太原解放纪念馆的展览厅内,展示了铁镣和手铐。这些刑具曾在特务头子梁化之的特种警宪指挥处,对中共太原地下党组织和无辜人民群众进行残害,徐惠云烈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徐惠云,山西定襄人,1911年出生,1937年武汉大学毕业后,到鄂豫皖根据地工作,任边区党校教务主任。抗战胜利后党组织派徐惠云回太原做地下工作,被指定为太原地下党的负责人之一。1946年3月,进入太原后,他以山西大学中文系讲师的身份作掩护,展开工作,启发教育不少青少年走上了革命道路。1947年秋,阎锡山在太原推行血腥的“三自传训”,党的地下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在此期间徐惠云被秘密逮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横眉冷对。1948年9月,徐慧云被秘密绞死,牺牲时年仅37岁。

  在展览区烈士碑的西北侧,安放着为太原解放慷慨就义的晋夫同志和黄樵松将军的塑像。在太原外围作战期间,太原前敌委员会曾通过邯郸起义的高树勋将军策动国民党第三十军军长黄樵松起义。黄樵松是一位具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爱国将领,他在接到徐向前和高树勋写给他的信以后,当即决定起义。但由于第二十七师师长戴炳南的告密,起义失败。阎锡山诱捕了黄樵松,并将接应黄樵松起义的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参谋处长晋夫逮捕。11月27日,黄樵松、晋夫在南京惨遭杀害。

  1959年,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牛驼寨修建革命烈士陵园。1989年,太原解放40周年之际,在牛驼寨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扩建太原解放纪念馆。1994年,徐向前元帅铜像在馆内落成。2015年7月,太原市双拥展览馆在馆内建成。太原解放纪念馆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