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村村貌(10月25日无人机拍摄)。
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有一个只有10多万人的小县——右玉。近70年来,这里的人们从栽种一棵棵小老杨开始,慢慢把“不毛之地”绿化成“塞上绿洲”。近年来的脱贫攻坚中,靠着一辈辈种树改良的土壤和改善的环境,在党的政策支持下,当地发展药材产业、兴建旅游项目,走出了一条绿色脱贫路。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摄
在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村,村民王彩霞在杀虎口村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内整理当地特产(10月25日摄)。
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有一个只有10多万人的小县——右玉。近70年来,这里的人们从栽种一棵棵小老杨开始,慢慢把“不毛之地”绿化成“塞上绿洲”。近年来的脱贫攻坚中,靠着一辈辈种树改良的土壤和改善的环境,在党的政策支持下,当地发展药材产业、兴建旅游项目,走出了一条绿色脱贫路。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摄
在右玉县李达窑乡黄家窑村,村民周孝在分拣板蓝根(10月25日摄)。
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有一个只有10多万人的小县——右玉。近70年来,这里的人们从栽种一棵棵小老杨开始,慢慢把“不毛之地”绿化成“塞上绿洲”。近年来的脱贫攻坚中,靠着一辈辈种树改良的土壤和改善的环境,在党的政策支持下,当地发展药材产业、兴建旅游项目,走出了一条绿色脱贫路。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