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影:我“见证”了山西文博蓬勃发展
来源:山西晚报  |  2022-01-25 09:14:55

  原标题:这个网红文物摄影大咖来山西了 动脉影:我“见证”了山西文博蓬勃发展

动脉影:我“见证”了山西文博蓬勃发展_fororder_5

  动脉影镜头中的晋侯鸟尊。

动脉影:我“见证”了山西文博蓬勃发展_fororder_6

动脉影:我“见证”了山西文博蓬勃发展_fororder_7

合体后的鸟尊,动脉影此行拍摄的“圆梦”作品。

动脉影:我“见证”了山西文博蓬勃发展_fororder_8

镜头下,金盏的细节美。

动脉影:我“见证”了山西文博蓬勃发展_fororder_9

方形觚,光影中的别样美。

动脉影:我“见证”了山西文博蓬勃发展_fororder_10

玉蟠龙,收藏于山西博物院。

动脉影:我“见证”了山西文博蓬勃发展_fororder_11

木雕菩萨造像,端庄祥和。

  引言

  喜欢逛博物馆的朋友不难发现,在很多平台,有一个叫做“动脉影”的摄影师,他用手中的相机,为每件文物赋予了灵魂,美得超凡脱俗,美得绝不雷同。于观众而言,看到这些照片后,总会由衷地发出一句感慨“原来,文物可以这样美!”

  作为文物大省,山西的博物馆也经常是“动脉影”创作的最佳场所。1月20日,他应邀来到山西考古博物馆拍摄文物,山西晚报记者也就此见到了这位坐拥400万粉丝的网红摄影师,畅聊镜头背后的故事,倾听他与山西文物,乃至山西博物馆的缘分。

  拍摄初衷,只是为了分享文物美好

  “我只是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只是一个‘发照片的’,什么也不懂,工作与博物馆及文博圈都没有关系……”在动脉影的微博首页,是这样介绍自己,他的谦逊让人越发充满了神秘感。

  见到他后你就会发现,在博物馆里拍照对他而言就是一种享受——他在用心和用眼睛,去感受文物世界别样的美。

  动脉影真名黄翼,之前从事金融工作,鉴于工作原因频繁去全国各地出差,逛博物馆也就成为常事,但是第一次拿起相机拍文物,应该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我第一次拍的是何家村窖藏的金器,文物本身质量就很高,再加上各种宝石、白玉与金银器的搭配,真的是美得让人炫目。”从此,他拿起家里的单反相机,开始了博物馆摄影之旅。

  最开始,只是把图片放在微博上分享,久而久之,成了规模,而关注他的人也越来越多。“我的初衷,只是为了分享文物的美好,并没想着吸粉,或者要从事这个行业,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动脉影着实很佛系,他说自己之所以拍文物,“就是因为喜欢”。

  从11年前的第一次“试水”,到如今,动脉影闯荡了全国200余家博物馆,甚至在和妻子到国外度蜜月时,他都用大部分时间去博物馆拍照,这种对文物的喜爱,按下快门那一刻的喜悦,早已深深进入到他的骨髓里。

  有网友说,“欣赏动脉影,不仅仅是因为他照片拍得好,更重要的是他的持之以恒……”11年孑然一身,没有团队,没有助理,没有高精尖的设备,不得不说,热爱真的可抵岁月漫长。

  这么多年来,动脉影拍摄的博物馆文物作品已经超过50万张,从过去的“发烧友”变成了微博认证的“博物馆摄影师”,他的作品不仅收获了大批网友粉丝,还专职做起了文物摄影师,接到了不少博物馆的拍摄邀请。回顾来时路,动脉影的话语很朴实,“有人觉得博物馆是一个高大上的场所,怕看不懂那些展示的文物,我之所以愿意坚持拍文物,就是希望能让大家直接从美的角度去欣赏文物,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

  拍摄时,仅隔着玻璃就洞穿一切

  动脉影作品中的文物,美艳不可方物。很多人都猜测过,他是不是拥有超能力?或者说走了“后门”,可以趁着月黑风高无人之际,打开博物馆的玻璃展柜近距离拍摄?采访动脉影时,山西晚报记者特意观看了一下他的拍照流程,展柜依然存在,文物没有丝毫挪动,而他就是举着单反相机,从不同角度,从局部到特写一 一拍摄文物本体。只不过,他的双手和眼睛似乎有魔力,在按动快门之际,总能捕捉到别样的美。

  “博物馆是一个公众场所,我最开始拍文物的时候,就是游客的身份。大家欣赏一件文物用时1分钟,我拍摄一件文物可能就要俩小时。”要说动脉影拍摄的最大技巧,就是规避玻璃展柜和射灯之间的反射光线,他通常拍摄一件文物,需要不断地寻找很多角度,捕捉光线与展柜以及文物本体之间的微妙关系。也难怪有人说了,动脉影似乎拥有穿玻璃而过、以意念操控光源的超能力。

  虽说,兴趣是最好的前进动力,但拍照这件事情,真的是个辛苦活儿。就拿即将在山西考古博物馆亮相的“盘蛇形鼓架”来说,体量比较大,布展方也按照其使用功能,在上方安置了一面大鼓。鼓架紧贴地面摆放,这给动脉影的拍照取景带来了一些难度,他只能席地而坐,时而俯身,时而双臂贴地,很是忘我。

  “有人说,你拍的文物图片视角独特且摄人心魄,怎么做到的?”面对山西晚报记者的提问,动脉影说,“每一件文物,在展示之际,博物馆都会留下它的全身照,大而全,所以我就规避了这点,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呈现文物的美。这也是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我会把它当成一个半命题作文,根据现场情况,去换相机的角度、调参数,形成一个不同以往风格的照片,诠释出文物本体的一个新的效果。”从拍摄到后期,动脉影都是独立完成,他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觉得每一次拍摄,都似乎在跟古人对话,“古代匠人,在制作每一件物品的时候,想必也是充满了思考和情感。当我能够把展品的美带给大家时,就相当于进行一种跨越时空的美的传递。”

  用作品,见证山西博物馆事业发展

  山西,是动脉影经常来的地方。山西晚报记者让他来总结与山西的缘分,他用了两个关键词,“见证”和“发现”。

  “见证”一词,是源自他多年来与山西博物场馆的情谊。2017年,他的足迹第一次踏上山西,镜头就再未离开过。“当时也是因为工作出差,频繁来山西,记得当时太原只有山西博物院、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也见到了太原市博物馆启幕之初的模样。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太原逛博物馆有了更多的选择,山西青铜博物馆成了一个非常专业的专题性博物馆;太原博物馆拥有了常设展览,展陈内容和文物精品非常棒;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变成了古建筑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也成为今天的考古博物馆……可以说我见证了山西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动脉影说,这种见证非常有意义,令人欢欣雀跃。

  说到“发现”一词,其实是动脉影游历山西的一些心得体会,“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其实我特别想跟大家说,山西不仅仅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还有各种精彩纷呈的地下文物。所以我特别欢迎大家来山西,也一定要到博物馆里看一看,不要仅仅局限于古建筑之中。”

  动脉影拍摄过很多件山西文物,但要说让他挑一个“最爱”,他首选鸟尊。“我第一次拍摄鸟尊时,它的尾巴还是曾经断裂后修复的。最后通过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山西晚报公众号文博山西了解到,鸟尊残缺的尾部被考古人员发现了,已经做了修复,可是之前我来过两次,它正好去北京、郑州‘出差’,就错过了。这次来山西,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去拍拍鸟尊,留下不一样的珍贵影像。”

  于山西而言,动脉影用手中的镜头,锁定了众多文物的美好,但是于动脉影而言,山西又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沃土,他的多幅作品曾经被文博山西刊登,让更多山西人心生文化自信。

  不久后,“考古的温度——十三五考古成果展”即将亮相山西考古博物馆,动脉影的作品,也最终会呈现在大众眼前。我们期待着,通过动脉影一张张独具特色的图片和视频,探寻到山西考古人不一样的“温度”。(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

  (以上图片均来自动脉影)

编辑:李胜兰
2020聚焦“锦绣太原城”盛景_fororder_700-190_副本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