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山西频道报道:前世今生,指尖传承。在山西省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文物正当潮·问晋千年》中,太原市博物馆馆长徐宝军向听众推荐文物——赵卿墓车马坑。
在太原市博物馆四层的展厅中,隐藏着一个奢华的地下军团,通过它可以窥探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血雨腥风。
2500年前,它们是诞生于工匠手下的木车,被主人选为陪葬品长埋于地下。车身易腐,只留下车舆骨架,而它们的同伴,这些肌骨均匀的战马,也在时光与尘土的糅合中,塑成了劲瘦的马骨遗骸。它们便是来自于春秋晚期大墓——赵卿墓的陪葬车马坑。
赵卿究竟是何人?据学者考证,赵卿,即赵鞅,也就是春秋时期声名显赫的赵简子,《赵氏孤儿》中赵武的孙子。他在春秋末期,也就是晋国晚期的时候,执掌晋国政权达50年之久。赵鞅命家臣董安于精心营建晋阳城,并积极推行政治改革,招贤纳士,为后来的赵国储备了雄厚的实力。晋国晚期,赵、魏、韩、范、中行、智氏六卿专权,赵鞅击败了范氏和中行氏。他的儿子赵襄子,又联合韩、魏,击败智氏,最后形成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局面,由此可见,赵鞅是奠定赵国政治基础的重要人物。
1988年3月,春寒料峭,赵卿墓发掘正式开始。该墓是一座三重棺椁的大型积石积炭木椁墓,面积近40平方米,全部随葬器物达3421件,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青铜、玛瑙、玉石、水晶、绿松石、金器、骨器、蚌器等应有尽有,其中玉石器669件,青铜器1402件,并且大多为新铸,也就是为陪葬而特意铸造的,包括春秋时最大的镬鼎、华丽的鸟尊、罕见的虎形灶等,不少青铜鼎中还有牛、羊等牺牲的骨骼,成为葬礼中举行过盛大祭祀仪式的证明。这些国宝级的文化珍品,标志着商周青铜艺术的辉煌。
陪葬的大型车马坑位于墓葬的东北侧,面积达110平方米,平面呈曲尺形,由长方形车坑和马坑垂直交汇而成,共有战车、仪仗车16辆,马46匹。车马坑埋葬十分讲究,战马系蒙古马系,殉葬采取尸身紧靠,头顶一向,一一排列的埋葬法。古车的埋葬采取车轮落槽,车轴着地,车车紧靠的密集埋葬法,故大部分保留了车的原形,16辆古车中只有一辆为圆舆车,其余15辆为方舆车,为研究东周车辆制度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2002年6月,太原市博物馆开始对车马坑文物进行科技保护修复。整个保护修复工程用时四年,修复后的车马坑文物呈分体可移动式,达到了防腐、防潮、防风化的要求。
赵卿墓车马坑于2014年搬迁至太原博物馆,在搬迁过程中由于文物面积巨大,故采用了分块搬迁的方式。在对车马坑文物现状进行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科学保护修复,修复后的车马坑文物能够长期保存并且达到陈列展览的要求,使我们可以在博物馆中一睹车马矩阵的奢华。
2500年前,赵简子肇建了晋阳,开创了晋文化的新局面;2500年后,赵卿墓又在金胜村重见天日,再现了赵氏昔日的豪华生活。其间的血雨腥风、兴衰演变,不但给现代的太原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更让当今的人们见证了古代晋阳曾经的辉煌。
听完赵卿墓车马坑的前世今生,是不是很想亲眼来看看它的模样呢?欢迎大家到太原市博物馆参观。我是太原市博物馆馆长徐宝军,期待在古老的声音世界,与你再次相遇。(文 薛阳 张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