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云州区:描绘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来源:山西晚报  |  2022-07-01 10:48:53

大同云州区:描绘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黄花深加工产业正在形成

大同云州区:描绘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工作人员在云冈石窟第17窟进行纹理数据采集

大同云州区:描绘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云冈研究院美术师对3D打印的第12窟进行着色

大同云州区:描绘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云冈石窟3D打印的第12窟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

大同云州区:描绘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云冈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室内有序摆满瓷器碎片

大同云州区:描绘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坊城新村全貌

大同云州区:描绘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云州区农民在黄花地里劳作

       入夏,云中大地满眼葱茏,一望无际的有机黄花种植田地正在阳光沐浴下期待着盛产的洗礼。大同市云州区,又迎来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  

  2020年,在脱贫攻坚收官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在云州区唐家堡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和移民搬迁新村坊城新村,就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视察。  

  总书记的暖心话语、对农民的真情关爱,令云州农民无比温暖、深感振奋。  

  近日,山西晚报记者深入到云州大地进行实地探访,真切感受到了全区干部群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的欢欣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干劲。  

  “大同黄花”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  

  6月1日,唐家堡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满眼葱茏。  

  村民文淑华正在地里劳作。文淑华家里种着9亩黄花,已经全部进入盛产期。“2021年收入6万元,最多的一天卖了将近5000元的黄花。”文淑华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总书记视察后,农民种黄花的积极性特别高,收入也非常好。  

  靠着种植黄花,文淑华供3个孩子都上了大学,还在城里买了楼房。“不仅仅是脱贫,是真正致了富,放眼看,更好的日子还在后面。”文淑华说,“我越来越喜欢云州,还把老家的外甥女介绍到这边找了对象。”  

  2011年,唐家堡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旗成立了黄花专业合作社,之前只是单一收干菜、卖干菜,一年能卖出400多吨干菜。总书记的关怀增加了杨旗将黄花事业做大的信心,他将之前的专业合作社“升级”到公司运营模式,在政府投入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又合作引进大同花倾城田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起唐家堡扶贫产业园项目,打造从种植、收购、加工、包装、冷链物流、仓储、销售以及技术、研发、乡村旅游、农学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完善黄花产业生态,发展智慧农业,共同实现乡村振兴!”杨旗说。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视察时,对大同市发展黄花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做法给予肯定。  

  短短几年,云州区黄花产业得到规模化发展,黄花种植面积从2013年不足3万亩发展到如今的超过17万亩。引进培育黄花龙头企业10多家,创办了50多家集体合作社。2021年,全区黄花产业总产值达到13.42亿元,比2020年增长20%。作为云州区的主要发展产业,“大同黄花”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产品好,潜力大,再加上政府牵手市场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持续推进,目前,“大同黄花”是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之一,“黄花”的印记烙刻在云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云州区黄花产业已经呈现出一、二、三产联动,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发展的好势头。而且,在黄花产业的带动下,全区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村村喜见新气象的良好局面。  

  小小黄花正释放出巨大的产业能量、价值能量和品牌能量,成为推动脱贫攻坚、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动能。  

  移民新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距离唐家堡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数里之遥的坊城新村宁静祥和,空气朗润,海棠花香。  

  坊城新村是原大坊城村和西咀村的210户村民从世代居住的坡梁薄地、盐碱地上的土窑洞陆续搬迁而成的新农村。搬迁后,该村投入扶贫专项资金,利用村民流转土地发展起了黄花产业,并通过黄花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当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乡亲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曾走进坊城新村了解产业就业扶贫成果。总书记的关怀激励着坊城新村群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路上倍加努力,两年过去了,移民新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站在坊城新村中心广场极目四望,一排排白墙飞檐的农舍掩映在繁茂的绿植中,一条条齐整的小道连通村庄的每个角落,整村园林化栽种的树木正惬意地挥洒绿意。蓝天白云下,村民们在卫生室、图书室、党建室、文化活动室进进出出。“如今我们住上了新瓦房,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燃气灶一开就能做饭,冬天有天然气取暖,挣钱的路子也越来越多,易地搬迁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村民刘有仁夫妻俩在外打工30多年,看到家乡的变化后,于去年回到了村里。“过去在村里穷得待不下去了,没办法才出去打工的,现在村子大变样了,回来生活比在外边强多了。”目前,刘有仁夫妻俩在村里合作社打工,一年下来这一项就能收入三四万元。  

  驻村第一书记陈巨文介绍,如今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不少年轻人带着孩子回到村里生活,为解决返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村“两委”决定办一所幼儿园。“小孩有幼儿园,老人有关爱服务中心。”陈巨文介绍,今年1月,坊城新村建起了关爱服务中心,为了让入驻中心的老人吃好、住好,村里专门雇了管理人员,饭菜一个星期不重样,被褥衣服也是一星期一换洗,关爱服务中心成了老人们的幸福家园。“对于移民新村群众来说,能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稳定的增收渠道。”陈巨文说,总书记的嘱托激励着各级干部群众,如今,坊城新村建起了黄花产业园,开办了驾驶、修理、缝纫等技能培训班,产业收入加上各种扶贫政策收益,坊城新村村民目前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越来越好。  

  放眼整个云州区,全面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已经成为上下共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云州区已经抢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全区正呈现出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文明和谐、富裕幸福的乡村振兴美好景象。  

  云冈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1562年前,即公元460年,北魏王朝在大同西去13公里的武周山开山凿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云冈石窟。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视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指出: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云冈石窟是人类文明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好、利用好。  

  近年来,云冈研究院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努力提升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云冈石窟迈入全国一流景区的行列。  

  随着《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工作“十四五”规划》制定,第1-4、11-13、20-26、38-40窟的保养维护相继完成。同时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等展开合作,积极探讨文物修复新材料、传统修复材料与工艺的继承发展问题,逐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石窟保护工程中。  

  为全面建设国家级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云冈研究院投资建成的文物保护实验大楼,针对石质文物保护、馆藏文物修复、彩塑壁画修复、石窟数字化技术应用等工作设置了专用实验室。  

  6月2日,山西晚报记者在云冈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室看到,地上有序摆满了密密麻麻的瓷器碎片,工作人员正准备修复这些破碎的瓷器。这些碎片是修建云冈博物馆时出土的文物,最大的瓷器碎片有成人巴掌大,而小的则只有指甲盖大小。  

  为更好地对石窟造像进行数字化采集,云冈研究院建设了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为云冈石窟的保护、云冈学以及智慧景区建设提供高性能计算、存储服务。建设了云冈石窟文物监测平台,升级监控系统,实现了远程监管、消防监控和智能巡检。同时与武汉大学合作,完成第13窟数字化采集,今年计划完成第11、14-17、19窟数字化采集,计划五年内建成“数字云冈文物档案库”。  

  云冈研究院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云冈研究院确立了“科研立院”的发展目标,完成文保实验室设施配置,建成“山西省文物局石质文物保护与研究科研基地”“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同时挂牌“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多次召开文物数字化专家研讨会,明确了未来云冈石窟及全国石窟寺文物数字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课题。  

  “从小景点到大景区,从之前一个保护力气很弱的单位,到现在彩塑壁画中心、馆藏文物修复中心、石质文物保护中心、数字保护中心‘四驾马车齐行’,景区建设、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展示利用、人才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云冈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谈起这几年云冈的变化与成就,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两年来,云冈研究院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努力推进“云冈学”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2020年,太原理工大学“云冈学与文物保护研究院”、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与云冈文化生态研究院”、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暨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中心”先后挂牌成立。同时,积极开展北魏民族学、云冈图像学、丝路文化与民族融合等方面研究,并在云冈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方面做出许多新的开拓。“对云冈石窟的研究表明,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交融、交往,这是历史的真实见证,说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胸襟博大的民族,形成了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在世界上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表示,云冈研究院除主要承担石窟寺文物的保护、数字化研究利用等职责外,更要统筹“云冈学”建设发展,让世界充分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两年来,云冈研究院积极开展北魏民族学、云冈图像学、丝路文化与民族融合等方面研究,陆续编撰出版了《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报告》《圣地重新·云冈百年复兴展》《云林寺》三部学术著作。同时加快《云冈石窟窟前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的整理编写,积极编撰《云冈石窟分类全集》《云冈纹饰全集》和《云冈石窟内容总录》等学术著作。  

  据悉,云冈研究院还将立足中国石窟寺研究的总体布局,在考古调查、价值阐释、艺术研究和成果普及等方面发力,对“云冈学”研究作出全面规划,努力建成“云冈学”权威研究平台,着力锻造一支业务精湛的科研队伍,全力形成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山西晚报 记者郭斌 刘俊卿)

    

    

    

    

   

    

 

编辑:薛阳
2020聚焦“锦绣太原城”盛景_fororder_700-190_副本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