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曾引发了多少人对山西这方表里山河的向往之情。然而,近年来,环境污染却成为山西这个资源大省的心头之患。如何立足省情,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今天摆在山西面前的时代课题。
生态文明,国之大计;环境保护,立省之要。山西生态文明之路究竟该怎么走?对此,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关于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不仅点中了山西生态环境问题的要害,而且指明了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路。
习总书记指出,先天条件不足,是山西生态环境建设的难点。同时,由于发展方式粗放,留下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累累伤痕,使山西生态建设任务更加艰巨。这一重要论述,点中了山西生态环境问题的要害。习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为此,山西一定要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决不允许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再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去年下半年以来,山西省不断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实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项行动计划,空气平均达标天数增加,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山西省在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和狠抓整改中取得积极成效。但必须清醒看到,目前,山西省产业多元支撑格局尚未形成,山西生态环境严峻形势并未根本转变,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忧患意识,以更大的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环境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补起来。
习总书记指出:“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为此,我们必须扎实抓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重点任务。对山西而言,就是要大力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省环境治理的实践反复证明,任何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都不现实,小打小闹的环保行为没有出路,末端的烟口控制难以回天。如果没有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环境保护势必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迈入标本兼治的新境界。面对这场绿色发展的深刻革命,依然需要来自更深层面的大破大立。所谓破,就是要坚决打破那些阻碍绿色发展的坛坛罐罐,彻底淘汰落后产能;所谓立,就是要从心底树立起绿色发展的大旗,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浴火重生。
与此同时,还要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继续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项行动。要重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实施“两山七河”生态修复工程;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今年造林面积要高于去年;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综合治理;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要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步伐,严控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要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千里之行,始于内心;百年大计,成于实干。目前,山西省已按照中央要求出台了《山西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下一步关键是,要以不动不摇的战略定力、撸起袖子的实干精神,让方案在三晋大地落地生根。
习总书记深刻揭示了右玉精神的本质内涵,强调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这是山西人民的光荣,更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一定要使右玉精神在全省发扬光大,成为建设绿色山西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让我们牢固树立为人民谋利益的发展观、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年年岁岁,日积月累,只争朝夕,久久为功,在绿色革命中建设绿色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