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位近百岁的老八路参加了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开幕仪式。
2、第七届八路军文化研讨会上,专家们畅所欲言。
3、本报记者采访老八路魏太合。 本报记者 胡续光摄
山西晚报7月7日讯(记者张文举)今日上午,第七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广场开幕。本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由山西省委宣传部、长治市委、长治市政府主办,长治市委宣传部、武乡县委、县政府承办。文化旅游节以“弘扬太行精神、传承八路军文化”为主题,启动仪式在舞蹈《太行颂歌》中拉开帷幕。活动内容包括开幕式暨开幕式文艺演出、第七届八路军文化研讨会、第五届红色藏品展、“武乡·八路军文化”进校园活动、电影《十八勇士》开机仪式、《朱德儿童团》首映式、招商引资、旅游推介会等9大类30项内容。
80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妄图吞并全中国,中国军队奋起反抗。这一事件也代表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时期,武乡是华北抗日的指挥中枢,也是华北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指挥中心,八路军总司令部、一二九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兵工学校等首脑机关曾在这里长期驻扎。当时仅有14万人的小县,就有9万人参军参战,其中2万余人为国捐躯,有5300名干部随军南下。当时,被誉为“抗日模范县”。
武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近年来,武乡县坚持“文化引领、强基固本”,充分发挥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先后完成了“一馆两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砖壁八路军总部旧址)改陈布展、“两园一剧”(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太行山》大型实景剧)建成运营,启动了“两园一路”(八路军烈士陵园、太行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红色旅游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跨上转型升级新坐标。
○专家建言
专家学者齐聚武乡研讨传承弘扬八路军文化
7月7日,30余名来自中国各地的红色文化研究学者齐聚长治武乡,倾听烽火岁月的英烈事迹,触摸那段激昂的革命历史。当日下午,大家就如何挖掘八路军文化内涵特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畅所欲言,碰撞出一些极富建设性的发展理念。
发挥八路军文化的资政育人作用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高永中
“山西武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太行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和八路军文化的主要孕育地。”高永中说,早在2010年,山西武乡已率先研究八路军文化,填补了全国八路军文化研究的历史空白,丰富了山西革命文化的内涵,创出了山西革命文化的品牌,武乡在山西及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大提升。
高永中说,八路军文化的实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贯穿八路军文化的一条红线,是时代孕育的一座丰富的精神宝库。“八路军文化具有的强大的穿透力、震撼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不同反响的文化,它能凝聚人心,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高永中介绍说,《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脱贫攻坚作用,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内涵式发展。“武乡凭借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结合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用‘太行精神建设红色武乡’,用‘八路军文化提升武乡文化旅游产业内涵’。”高永中说,通过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宣传造势,让人民群众通过红色旅游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体验八路军艰难困苦的生活,感受伟大祖国的惊人变化,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武乡要充分发挥八路军文化的资政育人作用。”高永中说,长期以来,山西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八路军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砖壁旧址、平型关战役遗址等抗战遗址遗迹先后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成为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高永中提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太行精神和八路军文化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鉴古知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以山西红色文化打造本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山西财经大学常委副书记、教授、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顾昭明
“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功能独特,是中国特有的、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顾昭明说,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利用红色资源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利用爱国主义价值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利用道德情操价值树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利用红色资源的特质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
顾昭明说,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载体;通过情、史、理交融的方式,以提高教育的实效;通过打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把红色文化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品质。
“《‘十三五’时期山西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中,提出要进一步挖掘、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使红色血脉融入山西省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顾昭明说,这是山西历史上第一次编制红色文化专项规划,为山西地方高校以山西红色文化作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新的切入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顾昭明说,在组织各类校园活动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口味,强化学生的主体和地位,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受益者。此外,要重视培育学生先进典型,在广大学生中形成弘扬红色文化的主导力量。
传承八路军文化创新宣传教育方式
——福建泉州经贸职业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教授刘育钢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中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洪流之中。”刘育钢说,八路军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性,应传承八路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
八路军文化具有较强的亲切感。刘育钢说,八路军文化产生和形成于抗战的战斗历程,抗日战争年代距离现在并不遥远,抗战的许多史迹故址依然存在,许多抗战的亲历者仍然存活,通过各种宣传媒体以及当事人现身说法来讲述抗战故事,不会让人有生疏感和时空距离感,反而会让人们感到故事就像发生在昨天,有较强的亲切感。
“八路军文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刘育钢说,八路军的爱国情怀、大局意识、英雄气概、顽强意志、崇高品格、民主作风等事迹,凝结在八路军文化当中,其中任何一个元素都是一部生动感人的故事。八路军集思广益、革故鼎新的创新过程及其成果,易于使人们刻苦学习,深入研究,积极投入改革创新的工作中,在各项工作中创新制度、创新技术,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传承八路军文化,应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多渠道多方式,让八路军文化走近基层广泛大众身边。”刘育钢说。
(记者李飞飞)
○特写
老兵魏太合期望看到山西红色文化大发展
7月7日上午,第七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6名身着军装的老兵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中最大的94岁,最小的90岁。其中,93岁的魏太合已连续7年参加长治武乡的八路军文化旅游节了,会场上,他激动地告诉记者,“关注红色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了,我特别高兴!”
82年前,11岁的魏太合加入抗日队伍,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15岁,他亲眼目睹战友被刺27刀,仍死死抓着敌人的衣领;22岁,他参与了“关家垴”大战,因武器装备悬殊,他和战友面对敌人的机枪扫射,只能排成人墙往前冲,一排人倒下,另一排人继续。他经历了李庄滩大战、关家垴大战、百团大战等数十场战役,身体受伤几十处。
开幕式结束后,记者与魏太合来到休息室聊天。“我年年来参加八路军文化旅游节,每次都去各展厅参观。”魏太合说,他住在省荣军休养院,平日里大家都很照顾他。说起自己最爱做的事,老人笑笑不答。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平时最喜欢擦拭整理勋章,这可能是他的军人情怀吧。”
看到山西关注红色文化的人越来越多,魏太合告诉记者,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活到150岁,看看山西红色文化大发展。如果国家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一定竭尽全力完成好,比如给更多关注红色文化的人讲述当年的抗战历史。”(记者李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