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举行的长治市学生健美操啦啦操锦标赛吸引了来自全市13个县市区的60支代表队。图为比赛场面。常馨摄
全面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认定扶持90所普惠性幼儿园,以政府购买服务性岗位的方式配齐县直和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确保学龄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可安排约15000个学位的主城区8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基本完工。完成18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标准化建设。长治市所有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基本通过达标验收。
校企联合、产学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长治市职业院校已与420多个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5757名学生实现本地就业,完成率达115%。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净化教学风气,提高教研水平……
近两年来,长治市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推出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事项和创新举措,有效解决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城乡居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入园难、入园贵”的背后是管理和保障问题——管理上去了、保障上去了,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城市发展快而幼儿园发展慢,是近年城市化快速发展留给教育的一道难题。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入园难、入园贵、教师缺、管理乱”的问题都程度不同地存在。面对问题,长治市经过深入调研,坚持深化改革破解发展瓶颈的思路,明确了“入园难、入园贵,是我们的管理跟不上,是我们的保障跟不上”的问题导向,确立了“改革引领,规范管理”的长治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导向,持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城乡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面。教育、国土、住建、规划等8部门联合出台了《长治市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创出了配建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城市学前教育新模式。
同时,该市还制定了《关于政府购买服务性岗位补充公办幼儿园幼儿教师的意见》和《关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管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幼儿园师资不足和民办园经费不足的问题。
硬件设施是基础,但不是教育的全部。对于幼儿园,多年积淀下的管理模式是村办、集体办、民办、公办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也产生了村雇、校雇、集体雇、投资商雇代理教师的混杂格局。问题所在正是着力所在。长治市围绕问题细致梳理,定标准,立规矩,全方位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出台《长治市小规模幼儿园办园标准》《幼儿园分类验收标准》,通过完善《公办幼儿园年检办法》,彻底解决了幼儿园法人治理的混杂结构,形成了农村公办幼儿园全部由乡镇中心校接管、民办幼儿园由投资方担任法人的法人治理格局。
一年来,随着市区滨河幼儿园、容海幼儿园、西南关幼儿园以及38所农村新改扩建幼儿园的投入使用,随着50所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扶持,随着政府购买服务性岗位教师的上岗,“入园难、入园贵、教师缺、管理乱”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学生食堂、宿舍、厕所这些“小事”的背后是学校、教育部门和党委、政府对学生的态度——“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2016年,在第32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山西省主要领导深入长治襄垣王村镇小学,对一线教师进行亲切慰问。并详细察看了学生食堂、宿舍、厕所。
小小的寄宿制学校的厕所改造牵动着山西省委的心,也牵动着长治市委、市政府的心,深深触动了长治的各级干部:学生的食堂、宿舍、厕所看起来是小事,但反映出我们的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基础条件薄弱的问题。彰显的是学校对学生的态度,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生的态度,是党委和政府对学生的态度——“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必须解决这些“小问题”。
学生宿舍楼里没有厕所,住宿的孩子晚上跑到宿舍楼外的旱厕去,既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又存在着安全隐患,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并且要尽快解决。长治市立即成立了学生服务中心,专门来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排查厕所的问题、食堂的问题、宿舍的问题,出台《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饮水、洗浴、厕所、取暖标准》,启动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厕所旱改水工程,235所学校完成了厕所旱改水工程,18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年底将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
以寄宿制学校厕所改造为切入点,长治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把全市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他们编制完成了《长治市教育“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城镇中小学建设专项规划(2016-2020年)》,迅速出台了《关于切实办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实施意见》,强力推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整体改革。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努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把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作为一条脱贫攻坚的实现途径来对待,作为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攻坚方向来对待,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明确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围绕解决城镇化发展给教育提出的课题,按照《关于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布局优化方案》,2017年撤并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74所,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7所,合并学校48所。
——制定《农村小学教学点办学标准(试行)》,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扶持计划”,做到了不足100人的学校和教学点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乡村学校教师中高级职称在规定比例上限再增加2%,解决小规模学校经费不足、“留不住”教师的问题。
——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在主城区启动新(改、扩)建8所中小学工作,力争年底主体建设全面完工。这些学校投入使用后,可安排约15000个学位,将有效缓解主城区义务教育入学紧张问题。
——出台《组建联盟校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通知》和《推进办学模式改革组建五大教育联盟的实施方案》,选择20所优质义务教育学校、39所省级示范园对口帮扶贫困县义务教育,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制定向贫困地区倾斜招生计划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惠民政策,解决农村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得起学”问题。
——巩固强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足额拨付到位。全长治市31.3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共计投入保障经费28723.88万元,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对1.8万名农村贫困寄宿生给予了生活补贴2034.27万元。生均公用经费不论小学还是初中均达到了省定标准。
——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免费营养餐工程。积极推进有资质的供餐企业服务于农村寄宿制学校营养餐改进工程,努力实现配餐标准化、食品安全化、管理规范化、营养均衡化。2016年,营养餐工程保障资金共计投入4058.6万元(其中市级2029.3万元),贫困五县营养餐受助人数由2015年的9483人增加至18444人,炊事员、生活管理员补助人数由2015年的782人增加至1292人。
——全力落实“全面改薄”政策,不断深化改革,全长治市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正在不断优化,宿舍、食堂、饮水、洗浴、厕所、取暖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图书、仪器、文体器材的品种和数量在不断增加,2017年底长治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将达到62%,2018年将实现全面均衡。
教师是教育的命脉,师德师风是教育的生命线——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严肃校风校纪,端正师德师风,是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要义,也是当前做好全市教育工作、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2017年3月27日,长治市委书记席小军亲自主持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强调指出,教师是教育的命脉,师德师风是教育的生命线,解决不好教师的问题就解决不好教育的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师德师风的问题,长治市出台并实施了《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长治市教师职业行为“九条禁令”》《关于治理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暂行规定》《长治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学生座位编排的意见》《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学生作业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的意见》等7项规范性制度,推动了36项综合教育改革。他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营造以德育师的制度环境。努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探索建立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体系,推进师德建设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通过建立“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编制和岗位管理机制,解决活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建立“有缺必补,退补平衡”的补充机制,解决教师补充不及时、非在编教师无序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聘用管理、交流轮岗和退出机制,解决校长教师流动不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通过试行校长职级制改革,解决学校行政化问题和校长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建立学校治理体系,解决教职工权益保障不到位所引发的教育工作者信心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县管校聘”改革的启动标志着校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的“系统人”,长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入了打“组合拳”的崭新阶段。
2017年以来,经过层层选拔,共评选出市级师德标兵112名,开展师德标兵先进事迹巡回演讲报告会,用一个个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的故事引导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经过邀请国内教育高端人才和本土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培训、研讨、交流,举办“长治教育大讲堂”,用思想的碰撞夯实着教师队伍的思想基础。
同时,长治市教育主管部门还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副局长,部分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共210人,参加了全市教育行政领导培训;组织100名校长,进行了远程网络培训;组织30名农村学校校长参加了山西省教育培训中心的校长任职和资格培训;组织部分中小学校长到江苏进行了影子培训;组织县区教育局长参加了省级培训;组织全长治市高中学校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参加山西省厅举办的教改下的教与考专题培训会。各县区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长培训。全面提升了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没有龙头就没有带动力——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必须建立特色院校,培植龙头专业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长治市职业教育资源丰富、基础良好,近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其他城市横向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面临形势依然严峻、改革任务重大艰巨。从自身看,全市职业学校“小而全”“多而散”,所呈现的“碎片化”问题需要解决;生源供给不足、家长信任度不高、学校缺乏活力的问题需要解决;专业设置趋同、市场契合度不高、供需脱节的问题需要解决;学校无序招生、办学体制滞后、强校不强、弱校转轨难的问题需要解决,凡此种种已经到了非改革而无以生存的境地。
长治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建明说,必须把长治教育发展放到“两个一百年”的大背景中来审视,放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来谋划,坚持问题导向、选准路径方向,聚焦重点任务、抓好关键环节,努力走出具有长治特色的教育改革发展新路。2017年新学期刚开学,卢建明对职业教育作出明确批示,要求顺应国家呼唤工匠精神、社会需要技能人才的要求,探索长治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启动长治职业教育的整体转轨。
着力于培养“大国工匠”,长治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努力建设长治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他们坚持从服务对象中找需求、找接点、找方向、找市场,对全市416家规模企业逐家进行了调研。出台实施了《长治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采取合并、合作、新建、撤销、混合所有制试点等方式,使全市职业院校由目前的43所减少为29所,民办公参和公办民参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为全省职业教育探索一条混合所有制的新路。坚持职业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有机结合,由政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组建以绿色农业特色农产品职业教育集团、煤化工新能源职业教育集团、生物医疗卫生养老职业教育集团、先进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文化旅游现代服务职业教育集团等5大职教联盟。优化中职专业布局,突出“一校一品”,科学设置专业,加强产教融合,在全长治市重点打造了15个拳头专业。职业院校已与本地420余所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5757名学生实现本地就业,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5000名的目标,完成率达115%。
去年以来,长治市职业教育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突破。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2016年按规定标准拨付或配套支出共计5565.09万元,受助学生32242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标准从2015年春季从1500元/生年提高到2000元/生年,2016年共投入602.56万元,受助学生3766人。高职国家助学金共投入346.97万元,受助人数1190人。二是中职招生工作顺利完成。坚持把落实中职招生工作作为推进全市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在生源减少、各种外界条件对中职招生不利的情况下,响应山西省教育厅组织“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积极向社会各界展示职业教育风采,同时邀请初三学生和家长到校参观和观摩职业技能现场展示。2016年,全长治市共招生11432人,完成了山西省教育厅确定的招生任务。三是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工作,并加强培训工作的检查督促。2016年,全年共完成培训30.97万人次。2016年社区教育培训任务完成42.3万人次,学习型组织创建160个。目前,链接职业院校与产业龙头企业的技能性人才就业平台已经启动,总投资18亿元的职教园区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长治职业教育规模化的格局将全面形成。而刚刚闭幕的长治第一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以为获奖者记功的形式正在唤起职教工作者和职教学生的自信和自尊。这一切不得不使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长治教育人一定会通过改革,激发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构筑起一个结构向优、活力增强的教育新格局。(杨天闻 王一平 李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