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汗水浇筑脚下路

太原日报2017-08-09 16:16:24

  虽已立秋,但“秋老虎”威力犹在,特别是室外的中午,闷热难当。但在太原市市政建设开发中心负责建设的水西关街道路改造暨防洪工程工地上,近300名市政工程建设者依然坚守岗位,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近一段时间,太原,高温、暴雨交替来临。这对工程建设者来说,着实增加了施工难度。

  水西关街道路改造暨防洪工程,西起桃园路,东至解放路,全长1200米,规划红线宽30米。该工程与一般道路改造工程有所不同,需要在改造道路的同时,在地下敷设两条直径3.5米的排水管道,在周边8平方公里区域再增加一条泄洪通道。

  由于水西关街地处中心城区,车流如梭、人口众多,因而对改造工期的要求特别紧迫。施工人员大多来自四川、河北、河南等地,耐高温能力强,但今夏的太原确实还是让他们经受了挑战。

  3.5米直径的雨水管道,在太原市的地下管网中还是首次敷设。如此大的管径,采用大开挖法施工,对道路两边密集的建筑危险性太大,只能采用顶管法。顶管法施工,就要首先设置沉井,为顶进机械开设“阵地”。水西关街共设置沉井3座,每座深约10多米,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需要用钢筋混凝土砌筑而成。为保证沉井的稳固性,机械连轴转,工人三班倒,硬是冒着酷热顺利完成。项目部总工李彬介绍,最热的那几天,为了防止工人中暑,他们持续不断地往工地送西瓜、绿豆汤、冰糖、矿泉水等防暑用品,尽一切可能为工人提供良好的施工、生活条件。

  为了让施工人员休息好,水西关街工程处为大家基本上配备的是活动耐高温的防火板房,里面也全部配备了电扇、空调等降温设备。为了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李彬介绍,除了一些中途不能停顿的工程外,他们尽可能调整施工作息时间。让大家在早晨、傍晚凉快的时候施工。来自四川的张思虎是一名铲车驾驶员,主要工作职责是在工地上拖运钢板桩。天气正常的时候,一个班4个小时,高温时节,项目部要求每两小时一轮班。

  目前,太原市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主要以机械为主。按多年前人扛手抬的模式,水西关街改造这样的工程,至少需要上千名施工人员,现在则仅需要300人,四五十台机械。整个施工现场,开挖沟槽、调运材料、打桩拔桩,全部由人工操作机械来完成。用钢板桩做维护,是“水、电、气、暖”等管线沟槽开挖时的第一道工序,其目的是防止沟槽塌陷。在工地现场上看到,打下一根长十几米、宽三四十厘米、重一两吨的钢板桩,仅需要两名工人、一台机械,历时五六分钟,这在仅靠人力的时代,绝对是不能想象的。

  水西关街道路改造暨防洪工程开工仅两月时间,进展喜人。在狭小的工地上,建设者们按照施工图纸,有序推进各项分部工程。对于他们来说,在中心城区施工,不仅要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还需要兼顾周边居民出行安全。每一处作业面,周边常常又有行人、自行车通行。施工人员除设置必要的隔离设施外,还组织人员不断劝导提醒。

  在全体建设者辛勤努力下,水西关街最大的分项工程——防洪管道顶管工程沉井作业进入尾声。本月底至下月初,顶管工程就可正常展开。(作者:陈剑)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