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并举,文化科技互融”,这是第三届山西文博会太原展区的主题。太原展区的文化味儿是如何与传承、创新、科技融合的?
挂一块古代壁画在墙上
怀冰艺术社特意把文创新品——“泥版壁画”的亮相时间选在了文博会。不规则的边缘,残褪的色彩,古色古香的韵味,一块块面积不等的壁画仿真度高到仿佛刚离开一座寺庙的墙体。
负责销售的冯女士介绍:“怀冰一直在努力探索能承载山西元素、山西记忆的纪念品。山西古代壁画留存数量居全国之冠,如何把这笔巨大的历史财富和文创结合起来?经过各种尝试,才有了现在的做法,就是把茅草、麦秸、瓦窑土混合做成泥板,覆一层珂罗版壁画复制品,压紧,干透,就有了眼前的这块泥版画。
山西不仅有闻名天下的古代壁画,还是著名的小杂粮产区。当公司设计师见到山西画院的王志英在忻州横山寺村配有插图的扶贫日记,灵感突现,以带着温度的日记和插图为元素,为横山寺村的黑豆、芸豆、莜面设计了古雅的包装,实现了扶贫项目与文创产品的结合。
冯女士总结公司的设计理念时说:“山西的文创市场在培养过程中,有3个因素不容忽视。一是实用,公司设计每样东西都有用,不为文创而文创;二是美感,这些产品设计全部来自古典诗画,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三是价格亲民,有广泛的受众,文创才有价值。”
从一幅画到5条产品线
著名画家肖刚用一张白纸、一支钢笔,将自己对家的情感和回忆记录下来,那些已经或即将消失的古建筑,在他笔下一道道线条中有了新的生命。皇华馆、唱经楼、纯阳宫……从上百幅作品中,肖刚挑选出20幅最能代表太原城市风貌的画作,制成《龙城印象》《龙城古韵》两套明信片。
据肖刚介绍,最初做文创,只是想补贴一下采风的大笔花销,没想到如今发展到包括明信片、陶瓷、家居、旅游、日用等5个系列共30多种产品,“文创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另一方面政府有专项扶持项目,我这儿就是个小窗口,你可以从中看到文创的发展和未来。”
心斫千古琴,会展中心觅知音
七根单弱的琴弦仿佛能笼罩四野八荒,这就是古琴的魅力。古琴神圣高雅,坦荡超逸,超越了一般乐器的意义,成为传统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凝神于一张灵机式古琴的张浩平静淡然,正符合人们理想中的古琴意象。
可这一幕放在嘈杂的人群中就多少显得有些另类了。怎么会想到在熙熙攘攘的文博会上展示一张古琴?
“昨天有个穿长裙的姑娘,形象高雅,气质不凡,分开人群,款款向我走来,结果张口就问,你这古筝多少钱。听起来很让人失望对吧,其实错把古琴当古筝的大有人在,这种情况一年比一年少,这就是文化传播的力量。”张浩一边温和地阻止着孩子们伸手摸古琴的冲动,一边解释。
就在这天上午,就在人来人往中,他和一个学古琴两年的孩子聊了半个多小时,聊弹古琴的真趣是什么。“弹了两年,说不出自己最喜欢的曲子,最喜欢的琴弦,为什么?他投入了时间,学习了技巧,但是没有情感投入,他没有爱上古琴。”张浩说。半小时过去了,孩子和家长若有所思,旁边围观的人把掌声送给了张浩。
张浩带了两张古琴来文博会,一张灵机式,一张伏羲式,从选木料、熬漆到成品,每张都花费两年半时间制成。一位观众在俯下身来细细端详良久之后,轻叹一声:“8万不贵。”张浩说:“就冲这一个知音,文博会就没白来。”
打铁年轻化 古法锻造受热捧
看到那么多人喜欢手打铁锅,打了30多年铁的王师傅有些吃惊,有些骄傲,看到有人拿相机对着他,马上拿起铁锅,摆出一个漂亮姿势。
帮王师傅这样的老铁匠卖锅的是山西铁府文化艺术公司的一帮年轻人,他们怀着让打铁这门手艺可以世代传承的心愿,四处寻找打铁匠人,开发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的铁器产品,把铁器文化与茶文化、面食文化、大院文化进行结合,希望通过努力发展中国铁器文化,打造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铁器品牌。他们同时在帮助几位手艺传承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他们可以靠打铁这门手艺过上更好的生活。
数字化时代的书香
文学、时尚、艺术欣赏……轻轻一点,就能读上千种杂志,山西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带来的借阅机吸引了学习图书馆专业的几位年轻人。
负责市场经营的刘瑞霞说:“我们看中的是文博会的传播力量。知网在数字出版、知识服务、数字图书馆领域非常有优势,有超过2000万的读者,不过目前集中在学术单位,我们希望能借这次文博会吸引到更多普通用户。”
一位刚刚结束了 CS 射击的小朋友摘下头盔,跑到借阅机前,看着自己的妈妈熟练地查找、翻页,有些好奇:“你还会玩这个?”妈妈盯着屏幕,得意地说:“你不好好学,就要被妈妈甩下了。”(作者:黄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