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小杂粮太火爆 两天卖了四吨

山西晚报2017-09-19 10:48:42

  9月18日中午,在山西好粮油展区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展位前,工作人员正忙着补货,将展位上重新摆满一包包塑封的黄豆、白豇豆、晋谷香小米等产品。

  “没想到,这些东西在农博会上那么好卖,才两天工夫,之前带来的4吨产品都卖完了,我今天一早又新调来7吨产品。”工作人员蔡经理介绍,这几年随着人们对主食消费需求逐渐多元化,杂粮越种越有滋味。

  该展位不远处,老磨坊农业科技公司展位前市民排起了长队,只为能抢上一袋杂粮面。展位负责人扯着略微嘶哑的嗓子说,她家的杂粮由石磨精细加工,开发了老味道粗粮八宝粉、黍米、莜面、荞面等系列产品,“这两天生意太火爆了,你看我这嗓子都哑了。”

  小杂粮成为本届农博会的一大亮点,走俏的背后是山西省近两年来杂粮产业的大发展。据统计,2016年山西省杂粮种植面积1415万亩,约占全国的1/10,总产量31亿斤以上。

  优质杂粮的“黄金产区”

  “山西省粮食品种结构和分布区域不平衡,调出调入量大,杂粮、玉米有余。”山西省粮食局局长丁文禄介绍,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需从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等粮食主产省调入,杂粮、玉米销往北京、广东、四川等省。

  2016年,山西省粮食播种面积486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63.7亿斤,比上年增长4.7%,是山西省新世纪以来粮食总产量较高的年份之一。其中,小麦产量54.7亿斤,玉米产量177.8亿斤,谷子产量11亿斤,其他粮食产量20.2亿斤。谷子等优质杂粮产量比上年增长2.5%。

  山西省是著名的“小杂粮王国”,2016年山西省杂粮种植面积1415万亩,约占全国的1/10,总产31亿斤。三晋大地从南到北均可以种植杂粮,特别是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等地区,杂粮种植密集广泛。区域分布面积之广、产量之大全国居前。杂粮主要有茎类、麦类、谷类、薯类、豆类、糜类、黍类等7大类120多种,品种之丰富居全国之首。其中,谷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燕麦、高粱居全国第二位,荞麦居全国第五位,小杂豆保持在全国前三位。

  “山西省杂粮种植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吕梁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杂粮富集区与贫困区、革命老区高度重合。”丁文禄介绍,山西省58个贫困县中,杂粮生产县有42个,涉及粮农160余万人,约占山西省贫困人口的70%。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形成了适宜各种杂粮生长的地理环境,使山西省成为优质杂粮的“黄金产区”。山区面积大,农业灌溉条件差,十年九旱,有机旱作农业历史悠久,成就了山西省杂粮天然、绿色、有机、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的特色优势。

  精准对接卖出64.9万吨小杂粮

  9月13日至16日,山西省开展了“中国粮企山西行”活动,国内大型粮食集团、电商、连锁超市杂粮经销与加工等领域的企业代表,从太原分别向南向北进行为期4天的山西小杂粮考察,并对接14个市县粮食企业。

  山西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杂粮加工企业和种植基地作为考察对接点,包括小米、荞麦、藜麦等杂粮以及玉米、马玲薯的加工生产企业及种植基地,也包括种植合作社、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等。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对接,让省外客商直接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基地、生产企业,直观了解和认识山西杂粮玉米的生产环境、品质特点、营养和保健价值。

  4天时间,中国粮企代表们与山西粮食企业签订了64.9万吨的小杂粮购销协议,推动了山西省杂粮、玉米生产加工与国内销售终端的精准对接。

  9月17日,2017山西粮食产销衔接会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举行,与农博会“相约”强强携手,打响山西小杂粮品牌,让小杂粮成为山西粮食产业转型、对外开放的又一张靓丽“名片”。签约粮油购销总量126.6亿斤,其中调出玉米杂粮77.2亿斤。

  让山西“好粮”变“名粮”

  针对山西省粮食发展目前存在的困难,丁文禄分析认为,山西省面粉加工仅能满足本省消费需求的20%,杂粮初加工不足15%,产业链条短、产品开发不足、品牌建设滞后、市场占有率低仍是我省杂粮最大的短板。

  “山西省小杂粮产业规模小,但是市场发展前途大。”丁文禄向记者说道,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实现粮食产品由量到质的转变,让优质粮食带动农民增收,我省粮食发展可以大有作为。

  在政策扶持和小杂粮市场的催生下,围绕小杂粮开发的小杂粮加工企业应运而生,山西省的小杂粮正逐步变成“大产业”。

  山西省有一批胡麻油、杂粮面粉、荞麦米、杂粮挂面的先进生产线和杂粮生物类营养素提取及配方面粉生产线,主导产品杂粮面、摘麻花、荞面圪坨、手擀豆面、冷榨胡麻油和普通胡麻油、有机亚麻油、调味凉拌油和α-亚麻酸均衡营养油等的销售辐射全国各地。

  丁文禄表示,山西省将合力推进优质杂粮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让山西“好粮”变“名粮”,“名粮”卖“好价”。(山西晚报记者许晶晶)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