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养殖园区建村边,婆姨们成了“羊老板”——晋北小县的“羊产业”
“羊肉价格又涨了,今年又是个好年!”看着1500只即将出栏的肉羊,怀仁县南小寨村养殖户夏加芬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养羊改变了我的命运。”夏加芬回忆,20多年前当她满怀憧憬地从四川老家嫁到南小寨村时,面对的只是三间茅草屋和几亩盐碱地,迫于生计的夫妻俩学着村里的一些人做起了贩羊的买卖。
“刚开始确实吃了很多苦。”夏加芬说,那时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自行车,自己每天推着它进山买羊,再运送回家,有时候一买就是四五只羊,全都绑在车上,跌跌撞撞地往回拖。
夏加芬的这段经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小寨村民的生存写照,迫于土地贫瘠耕作条件恶劣,早在30多年前许多农民便撂下锄头推起了羊车,却没想到从此成就了一个全国闻名的养羊专业村。
2000年前后,随着羊肉需求扩大,南小寨人不再满足于贩羊,妇女们纷纷在自家院里搞起了养殖,但由于场地有限,一家最多只能养个几十头,形不成规模效应,许多人的生意都陷入了瓶颈。
近年间,怀仁县政府开始大力扶持肉羊产业,通过政府搭台、大户建棚、农民租羊舍的办法,在村子周边建起了占地50多万平方米的养殖园区,南小寨人从此开启了规模化、专业化养殖的新纪元。
“今年我租了三个羊棚,养了1500头羊,预计能收入40万元。”夏加芬告诉记者,如今南小寨村几乎家家搞养殖,妇女们个个都是“养羊能手”,人人都成了“羊老板”,全村年肉羊出栏量达到了180万只,人均养羊纯收入超过7万元,彻底摘下了贫穷的帽子。
在怀仁县,像南小寨这样靠养羊致富的村子还有很多。近年来怀仁县大力扶植肉羊养殖,将其作为支柱产业,通过建养殖园、办合作社、设防疫站、引进良种等举措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
“肉羊产业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养羊大户袁建军告诉记者,在2002年到2015年担任怀仁县下海子村支书期间,他通过兴办养羊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1700口人实现了从人均年收入2000元到了四五万元的飞跃。
袁建军说,2012年合作社正办得如火如荼,然而他却遇到了烦心事。生意越做越大,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节点,下一步该如何“做强”?
那一年,袁建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成立金沙滩羔羊肉业有限公司,创立自己的羊肉品牌,迈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
如今,金沙滩羔羊肉业公司已经形成了从牧草种植到肉羊养殖,再到羊肉加工、制作的一体化产业链。公司旗下的牧草种植基地面积超过5000亩,肉羊养殖规模达到年出栏15万头,加工生产的羊肉串、方便碗羊杂、羊肉馅水饺及各种熟食产品去年在其天猫旗舰店上完成了360万元的销售额。
袁建军的成功之路并非个例,事实上从2010年起,怀仁县已扶持新建了像金沙滩这样的羊肉行业龙头企业20多家,形成了以羔羊育肥为带头的饲草种植加工、屠宰加工、肠衣加工、羊绒加工、有机肥加工等完整的五大产业链。
“除了扶持企业,我们还创建起了自己的品牌。”怀仁县畜牧局副局长蒋宇说,近年来县政府大力实施“怀仁羔羊肉”品牌战略,全县注册有“塞外鲜”“大材地”等16个羔羊肉系列商标,开发出的160多种羊肉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地区和大中城市。
如今,“怀仁羔羊肉”已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成了远近闻名的羊肉品牌。全县目前建成标准化肉羊棚圈128.4万平方米,培训农民3.5万人次,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421家,肉羊年饲养量达到了410万只,农民人均养羊纯收入超过5000元。(新华社记者于振海、刘扬涛、王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