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们为山西脱贫攻坚出主意
山西日报10月17日讯(记者李晶)今天是第四个“全国扶贫日”。10月16日,山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举办“攻坚深度贫困”高峰论坛,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解决深度贫困的方法、对策。
山西是脱贫攻坚重要战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省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119个县(市、区)有36个国定贫困县、22个省定贫困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减贫201万,贫困发生率从13.6%降到5.94%,贫困村由7993个减为5633个。
此次论坛主题为“聚焦深度贫困,凝心聚力攻坚”。“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治病找病根,扶贫找穷根。决战脱贫攻坚,我省必须因人因地精准施策,必须把精准方略始终贯穿识贫、帮贫、脱贫全过程。”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说。
山西担当、山西步伐、山西气魄、山西路径、山西答卷……近年来,我省从建立体制机制入手,落实精准扶贫方略,实施八大工程20项精准扶贫行动。对扶贫对象精细管理、精准扶持。有劳动能力的开发式帮扶,无劳动能力的政策保障兜底;对扶贫资源统筹整合、精确配置等。
从全省36个国定贫困县中,确定农民人均收入低、“三保障”任务重的10个深度贫困县为区域攻坚重点;从7993个贫困村中,确定“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需整体搬迁的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为工作攻坚重点;从144.2万贫困人口中,确定家庭主要劳动力失去能力的28.47万深度贫困人口为群体攻坚重点。
除了政策扶贫外,贫困户的内在思想也非常重要。论坛中,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雷明表示,就贫困对象自身而言,扶贫立志扶智,更要扶志。贫困户不以贫困为荣,彻底转变贫困群体中一部分人“等靠要”的价值取向,树立“致富光荣、贫困志不贫”的理念,以此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
○经验分享
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有机融合
“大宁县位于临汾西部,黄河东岸,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限制开发的国家生态建设区。”临汾市大宁县县委书记王金龙说,该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89户、14137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深度贫困县。
购买式造林,是指根据政府规划设计,由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体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经过竞价和议标,与乡镇政府签订购买合同,自主投资投劳造林,当年验收合格后支付工程款30%左右,第三年验收合格后支付余款购买造林过程的组织方式。
今年大宁县购买式造林53113亩,生态脱贫1562户4669人,占现有贫困人口的33%,占今年预脱贫10816人的43%。目前开始实施的2018年8.16万亩生态建设任务,将带动2088户、6264人实现脱贫,占现有贫困人口的52%,初步实现了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有机结合。
为了探索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大宁县还进行了多项新尝试。王金龙介绍,其中包括率先提出并设立了“脱贫攻坚生态效益补偿专项基金”、拓展购买造林的适用范围、尝试建立森林市场、探索碳汇扶贫新途径等。
“购买式造林,赋予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权利和自由。群众在自己的土地上给自己造林,选什么树种造什么林,老百姓当家做主,政府只是购买造林过程,林权归林地承包者所有,森林将成为群众的家庭财产,实现了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有机融合,化解了林牧矛盾,提升了群众投资投劳造林护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王金龙说。
光伏发电照亮贫困户的致富路
天镇县,位于全省东北端、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总人口21.38万,其中贫困人口2.08万户4.93万人,属国定贫困县、深度贫困县。
“根据全县日照时间长的特点,我们积极发展光伏发电产业,3年来,累计投资4.67亿元,建成光伏扶贫电站5.23万千瓦,组织发放收益990万元,惠及建档立卡深度贫困对象6680户。”大同市天镇县县长刘川楠说,该县在全省首家实现贫困村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集体经济全破零、收益分配全覆盖。
“在具体工作中,有3个关键环节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即规划设计、运维管理和收益分配。”刘川楠说,项目规模、光照条件、土地性质和输出条件都需要作出科学的规划。同时,融入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才能实现运营最稳定、扶贫效果最佳。
在收益分配方面,天镇县采取固定补助与发放工资相结合的方式,对无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户,按照每户每年3000元标准,给予固定补助,通过这种方式扶持了4000多户深度贫困户;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吸引他们从事清洁卫生、巡逻保卫等公益岗位,根据劳动量发放工资,扶持贫困户2000多户。
接下来,天镇县将重点发展户用光伏。目前已顺利完成一个村95户的试点项目,采取政府补助(20%)+农户自筹(10%、2740元)+银行贷款(70%、1.92万元)的模式,政府并给予贷款贴息。项目于6月份全部并网发电,目前运行良好,预计年可发电4760度,实现收入3525元。
○分论坛发言
企业与贫困县合作帮扶论坛
用服水土的方法攻克贫困堡垒,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项目,通过向群众提供优质种子、化肥、地膜等方式优化种养产业结构,发展高粱订单种植536亩,发展优质马铃薯620亩。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工会主席李明强
“公司+政府+专业合作社+基地”运营模式,解决种植户种植中药材销售渠道问题。多年来,企业积极探索和创新与农户合作共赢的扶贫机制,通过预付款、签订最低保护价的方式,保障种植户利益。
——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安平
医疗卫生对口帮扶论坛
托管医院,一定程度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县医院各科室聘请知名专家、聘请省级专家定期到县医院出门诊、教学、积极探索建立了科室托管科室的新模式,让全县的群众不出家门就得到省级专家的医疗服务。
——山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黄博
联合山西大医院对永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儿科及医务、防感进行帮扶。严格把握剖宫产的指征,剖宫产率由原来的60%以上降至20%左右,并开展新生儿抚触、血气分析、新生儿光疗等项目。
——临汾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狄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