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话 正文

贾樟柯把国际电影展办进平遥古城

发布时间:2018-10-30 10:49:18 | 来源:山西晚报 | 编辑:路鹏程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他把国际电影展办进平遥古城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_副本

  贾樟柯曾说过,“在电影的王国里,去看电影展是我们走亲戚的方式。”从27岁带着电影游走于世界各地的电影节展,二十多年后,他成为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创始人。

  2017年10月,在平遥这座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里,举办了第五个获得国家批准的国际电影展——平遥国际电影展。而在刚刚过去的10月20日,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也圆满落幕。10月12日,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交流时表示,“尽管今年是第二届,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的影响力,比如说它正在成为我国电影节、电影展的一种创新模式,比如说它已经发挥了为新人新作品成长提供孵化器的作用,比如说它已经成为山西深化全面对外开放的一张新名片、还有力带动了山西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等。这些我们都已经切身感受到了。”

  从第一年“平遥元年”的放映影片52部、176场,上座率达到93.2%。8天时间入园人数达18万。共举办7场红毯仪式,15场新闻发布会,25场影片映前映后交流会,4场学术活动。到第二年“让电影回归市集”,报名影片数比第一届多 300%。25个国家和地区的55部影片放映,其中有45.5%的影片为全球首映,98%的影片为中国首映。再到10场“电影人”学术活动,“发展中电影计划”“学院日”“从山西出发”和“一市一县”推荐活动等。刚刚两岁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已经成为山西人集体记忆中无法越过的一个璀璨时刻——一场发生在家门口的电影盛会,一个完全属于山西人自己的国际电影展,一场山西与世界的对话。

  人物简介

  贾樟柯,1970年5月24日出生于山西省汾阳市,中国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1997年拍摄电影处女作起,至今自己完成长篇剧情片、纪录片《世界》《三峡好人》《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十余部作品,作品多围绕山西构建情节,不仅赢得大批国内粉丝,还频频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开罗国际电影节等斩获大奖,为中国电影推向世界做出重要贡献。

  贾樟柯从小体现出文学天赋,中学时已经在《山西文学》发表小说,高中时创办诗社,而后到北京求学,“从山西走出”;2017年,在国际电影界载誉无数的他,在家乡山西创立了平遥国际电影展,真正“从世界归来”。

  贾樟柯曾获山西晚报主办的2017感动山西十大人物。

  办了电影展却没看过一场电影

  2017年,贾樟柯带着他的好朋友,曾是威尼斯电影展主席,同时也是他电影艺术上伯乐的马可·穆勒以及整个公司团队,为这个办在县城里的国际性电影盛会,投入了巨大精力。他说,那时他用上了自己全部的人脉资源,他们克服了办展人才缺乏的困难、攻克了基础设施改建的各个难点、进行了近千部电影的选片工作。小到影展期间餐巾纸的设计,大到整个电影宫的功能设置。在影展举办前,客服、放映排期、志愿者的组织、车队管理、安保、食品安全、消防、医疗,方方面面的工作,贾樟柯和他的团队事无巨细地一点点“啃”了下来。

  第一届电影展开展后,8天时间里,贾樟柯每天只睡三个多小时,他跟山西晚报记者感慨,希望第二年可以坐下来好好看场电影。而在刚刚闭幕、体量明显增大的第二届中,山西晚报记者问他,当初那个小小的心愿实现了没有,他无可奈何地笑着说,希望第三届可以实现。不过,他还是很欣慰于整个电影展办展团队的成长,第一年从3月份就开始筹划,从北京到太原到平遥再到戛纳,协调、统筹、监工、推荐……他半年多时间里连轴转到“能在任何交通工具上睡着”,第二届平遥电影展他密集而疯狂的工作时间缩短到三周。

  第二届结束后,贾樟柯开始筹划第三届,他已经与电影宫的建筑师沟通,为露天影院“站台”改造设计更加舒适的观影环境,他也开始思考如何让电影展与平遥城市生活和旅游业态更好地进行融合……

  搭建平台让山西纳入全球视野

  转眼,平遥国际电影展已经两岁,从“平遥元年”的一切从零开始,到发出自己观点的“让电影回归市集”,电影人对山西对平遥,从陌生到熟悉,从第一届的“去不去”,变成了第二届的“来不来”。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内容和功能,在业界也得到了高度的肯定,贾樟柯在今年电影展闭幕前很欣慰地说,“今年,中国产业界到访平遥的人非常多,很多影片在平遥找到了他们的

  合作伙伴,找到了他们的发行商。”

  更让他欣慰的是,作为一个政府扶持,依靠市场运营的电影展,在第二届时,已经从市场上找到了总体办展经费的五分之四,“这是一个非常快速的增长,我非常有信心从第四年开始,影展的全部经费都能从商业合作中筹措。”

  而在体量猛然增大的第二届中,山西元素也成为电影展的一大亮点。从9部山西电影的首映和推荐,到一市一县的影视拍摄基地推介会,再到“学院日”里山西院校与来自北电、中戏等院校的交流……如今,依托平遥国际电影展,山西的文化影视产业正被注入新的活力、找到新的机遇,山西本土的文化产业和资源正在逐渐被纳入全国乃至全球的电影视野里。

  这种感受,山西电影人最清楚,就像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获奖后,带着作品《灰猴》在平遥电影展举行世界首映的山西青年导演张璞跟山西晚报记者说,“没有想过,能在家乡参加电影展。更没想到,有一天像我这样的年轻导演,能在这个平台上被那么多产业界的人看到。贾樟柯提供这个平台,把山西带到世界面前,我想向贾导致敬。”

  对电影展的信心来自基层观众

  从1998年第一次参加电影节,27岁的他带着自己的电影去了柏林。直到现在,还是有人在问贾樟柯一个问题,“你在基层创办一个电影展有观众吗?”

  平遥国际电影展是建立在一个只有52万人口的县城,与千万级人口的城市相比,确实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但贾樟柯对山西晚报记者说,他就是想通过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成功举办,呈现一个事实——基层同样存在着对文化艺术的强烈渴望。

  “我经常想起十几岁时候的我,那时我也生活在像平遥这样的小城里面,我是多么喜欢看电影啊。我相信现在还有很多这样爱电影的孩子,在山西在县城里。所以我希望通过平遥国际电影展让人们知道在基层是有观众的,同时文化的资源是需要流动的。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应该在有丰富财力、物力、人力的时代里让文化资源能够流动起来。平遥电影展每天会迎来非常多的来自世界各地,也来自山西各地的观众,我觉得这一点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回想起二十年前的柏林之行,在那个城市,他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二十年后,他同样希望,这样的发现存在于每个来到山西、来到平遥的人的眼中。“中国、山西、平遥,我们有这么优秀的传统和历史。对于踏上这片土地的人来说,一定与当初跟我去柏林一样震撼。山西有这样的自信,打开门让人们发现山西之美,这是电影展的奇妙之处。”

  对话

  与策展人贾樟柯对谈

  山西晚报:创办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初心是什么?

  贾樟柯:中国电影需要这个电影展、年轻导演需要这个平台,这是我在导演职业过程中感受到的。从我个人情感来说,山西需要这个新的、现代化的文化项目,来带来新的气象。我能感受到山西强烈转型的渴望,我是山西人,希望自己能做点事情。

  山西晚报:从“平遥元年”到“电影回归市集”,每年电影展的主题不同,它选择影片的标准是什么?是我们惯常理解的艺术电影么?

  贾樟柯:平遥国际电影展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寻找有创意,有艺术价值,有启发性的影片。而且这些影片对我们来说是不分类型的,去年我们主办梅尔维尔回顾展就是强调这样一种观点,因为梅尔维尔的影片有很多警匪片,很多类型电影,但是他是一个伟大的作者,我觉得这种多元性和开放性是平遥影展一直希望能够坚持的,我们不会为电影贴标签,我们只愿意去寻找这些电影,并且感受它的创造力。

  山西晚报:作为第五个国家批准的影展,同时也是最年轻、最独特的一个,平遥电影展对于电影工作者的意义是什么?

  贾樟柯:我从拍第一部电影开始,带着电影不停地去戛纳、威尼斯、多伦多、釜山这些影展,有一天我突然想,我为什么在国外转来转去,中国为什么没有一个影展,把年轻导演、把我们的文化传播出去,同时也把优秀的除了我们常见的好莱坞电影之外的国外电影,介绍给国内的观众。再往深里说,为什么是国外的电影节在评价我们的电影,可不可能我们办一个代表中国人自己观点的电影展,形成中国自己电影文化的价值判断。而平遥国际电影展是一个助推青年导演成长为目标,为电影产业输送更多新鲜血液的专业平台,以展映非西方影片为主,为中国电影产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我觉得对于中国电影工作者来说,平遥电影展办好了,就是通过三年到五年的努力,办成中国一流的影展,我们电影人在中国的主场。对于山西导演来说,平遥电影展办好了,那是在家乡有一个主场。向国内一流产业看齐,给我们一点时间就可以。(山西晚报记者 张洁)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