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6月16日电 (高雨晴 胡健)记者16日从山西省忻州市文物部门获悉,雁门关发现1通明代修筑长城碑,为研究代县雁门关附近明代长城的修筑历史,提供了重要文字史料,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重要关隘,有“中华第一关”之誉。雁门关的白草口长城是现存包砖最完整的明长城之一。
2021年,山西省古建筑保护工程有限公司在实施代县白草口1段长城6号敌台抢险保护修缮项目时,在6号敌台北墙根角发现1通明代修筑长城碑,高程1660米。施工单位随即上报当地文物部门进行保护,目前由代县博物馆保管。
碑体为青石质地,长方形,长96厘米、宽66厘米、厚13厘米。碑面周边有宽6厘米的波纹图案,中间是纵书碑文,碑文共计12行,足行32字,楷书,字径2厘米,前4行记述修筑墙体经过,后8行为官员官职姓名。
碑文前4行记述了明代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至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间修筑上述长城段的过程。其间修筑砖墙和敌楼3座,3座敌楼分别命名为“保华”“拱华”“鞏华”。两年修筑长城总长二百九十七丈三尺,长城墙体连垛口总高三丈,顶宽一丈五尺。
碑文后8行军政官员中,第一行“魏养家”实为“魏养蒙”错刻。魏养蒙,河南洛阳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六月至万历四十年(1612年)在任山西巡抚,与碑记时间相合。
据了解,此次发现碑记的6号敌台位于白草口1段长城上,敌台券门上方嵌砌的敌台名称碣石已被破坏无存,碑文所记修筑3座敌楼极有可能为白草口1段长城4号、5号、6号敌台。(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