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山西省智能制造推进大会、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2023年第一季度分盟会议近期接连在太原市举行。两个大会,汇聚全国知名智能制造企业和集成商资源。其中不乏走在智能制造时代前列的太原企业。在新经济浪潮下,太原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太原制造”向“太原智造”转型;实施“智能+”技改行动,推动“太原制造”向“太原创造”跨越。
树立行业标杆
在智能制造推进大会上,太重智能装备公司领到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牌匾,太重轨道交通设备公司领到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企业牌匾。
太重轨道交通设备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唯一集车轮、车轴、齿轮箱和轮对等于一体的铁路核心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检修基地。该公司建成国内首套车轴智能化生产线,也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运营管理树立了典型示范。
太重智能装备公司拥有重工行业首个智能下料配送中心。华工科技基于新一代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结合太重产品特点,打造智能化下料产线,内部物料智能转运率超过90%。高质高效的激光智能装备和工业信息化软件,助力该公司打造具有全面感知、柔性生产等特点的标杆智能工厂。
太原市一批传统装备制造行业及企业已切入智能制造赛道。作为“矿山采掘装备及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单位,太原向明智控科技公司研发的综采智能化、无人化系统已运用到国家能源集团、山西焦煤集团等企业。打磨是铸造企业重要的生产加工环节,操作中产生的粉尘、噪声等问题极易引发多种职业疾病。山西中科同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智能打磨机器人,配套工作站,避免了金属粉尘和噪音污染对工人的伤害。
提供系统服务
智能制造项目和智能工厂建设,离不开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集成商。在此背景下,一批优秀的集成商近年来在太原市发展壮大起来。
位于山西智创城NO.1的山西华益慧联科技公司汇集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名校学子及众多海归博士等高端人才,以及来自著名跨国企业的资深行业专家,为制造业企业量身定制智能制造集成解决方案。华益慧联联合省内外6家智能制造集成商,代表省工信厅完成对全省100家企业的智能制造诊断规划服务。
华意恒通科技公司2005年在太原成立,产品以智能矿山5G基站、网络建设及智能应用体系产业为主。华意恒通对煤矿各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5G+智能矿山,实现井下无人化、少人化,以及安全生产全过程管控智能化。华意恒通携手山西联通打造庞庞塔智能矿山安全生产感知平台,是全国5G+智能矿山中第一个安全生产感知平台。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山西分盟秘书长李晓彬介绍,对于智能化升级,目前总结出“三位一体”的智能制造体系模型,即精益生产管理、局部的自动化改造和全局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精益生产管理像大脑,为企业智能制造指明方向;先进设备和自动化技术像肌肉,在薄弱环节增加动力;整体信息化系统像神经系统,将企业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让信息和数据的上传下达透明化、及时化、精准化。
山西分盟2021年成立以来,已汇集一大批本土集成商。其中,有提供智能装备的供应商,有提供工业软件的供应商,有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也有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能满足企业在智能制造、智能化项目建设上的不同需求。
推动转型跨越
太原市智能制造企业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集成商的发展壮大,是太原市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措施,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智能化转型的结果。2022年,太原市制定《招商引资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措施》,新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优秀场景)企业、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分别奖励150万元、50万元、25万元。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197.3亿元,4年内跨越3个千亿元台阶。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3%,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2.5%,支撑作用明显。现有产值百亿级以上制造业企业7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6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6户,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户。
建立太原市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企业提供工业云应用服务,为企业开发产业链协同、5G+AI应用等,助力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近年来,太原市迎来加快智能制造发展的机遇期。我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标杆,带动行业智能化水平提升,推动“太原制造”向“太原智造”转型。
根据《太原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智能+”技改行动,依托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支撑和牵引的智能制造,推动“太原制造”向“太原创造”跨越。同时,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工业从资源型经济向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转型升级。(记者 何宝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