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泉润乡野 活水映民生 ——晋城市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农家小院,拧开的水龙头流出清洌活水,田地里的蔬菜吮吸着水泽的滋润,舒展得愈发鲜亮。这流淌的不仅是水,更是千万农民心头的甜,是乡村振兴路上奔涌的劲儿。
近年来,晋城市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农村供水保障当作民生考卷上最醒目的必答题,强化系统思维,精准举措破解难题,让汩汩清泉浸润千家万户,在城乡大地上铺展开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鲜活画卷。
顺畅水源
托起惠民“大工程”
盛夏酷暑,蝉鸣阵阵。陵川县崇文镇赵漳水村,一块块菜地整齐排列,茴子白舒展浓绿,玉米秆挺拔向上,西红柿圆润饱满。家住山坡上的村民李永刚望着满园鲜翠,笑着说:“现在用水太方便了,拧开水龙头就有,就算到了浇菜高峰,家里用水也不愁。”
赵漳水村距离陵川县城4公里,这几年,村里打造形成了250多亩的蔬菜基地。可产业兴了,用水却成了难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姬浩说:“村里一直靠山泉水过日子,但是一到蔬菜移栽、浇水的高峰期,用水量激增。遇上天旱,老百姓的生活用水就受了影响。”
2025年年初,晋城市水务局将赵漳水村的用水困境纳入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清单,仅用不到20天,就把村子的供水系统和磨河水库连接起来,纳入规模化供水网络,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难题。“现在有了水源保障,我们计划用好我们的山泉水资源,规划‘矿泉水’项目,为村集体增收再添新路子。”姬浩如今正积极筹划。
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已连续两年入选省定民生实事,被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2025年,市水务部门聚焦亟须维修的工程、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地区工程、面临季节性缺水风险的小泉小水及浅层地下水工程,以及易受干旱、洪涝、地质沉陷、冰冻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工程,对水泵、蓄水池、输配水管网、计量设施、元配件等进行修缮和更新。全年计划完成116处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121处,受益人口达15.36万人。
筑网为基
构建全域“水动脉”
如何让“放心水”在广袤乡野长流不息?晋城市正以工程建设为经纬,在太行大地上细细织就一张细密的农村供水保障网。
7月20日,陵川县崇文镇小召村正紧锣密鼓地修建着2000立方米调蓄水罐,几名工人正为水泥地面浇水降温。
2000年,这里曾是一座380立方米的调蓄池,负责平城镇及崇文镇小召村、东坡村等4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的供水。25年来随着人口剧增,供水压力日益增大。城北供水站不得不开启“定时供水”模式。“每周只供4天,每个村限时2到3小时。有些村民住进了单元楼,连冲水马桶都成了摆设。”陵川县水务局副局长王勇跃说,城北供水站2000立方米调蓄水罐建成后,将解周边1700余户、5000余村民及周边学校企业的“用水之忧”。
近年来,晋城市水务部门始终以规划为引领,以张峰水库调水工程为龙头,以工程建设与管理为骨架,倾力构建农村供水“3+1”建管模式——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更实现县域统管、专业化管理的全域覆盖。这一模式如春风化雨,推动着农村供水事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批总投资近80亿元的惠民工程相继落地:泽州县南部水网如银带蜿蜒,高平市张峰供水东部延伸工程似脉络舒展,阳城县张峰—县城工程与东部片区一体化供水交相辉映,陵川县东双脑调水工程、沁水县东部三镇一区规模化供水各展其能……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3%,稳居全省前列,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59.63%,位居全省第一。
提质增效
迈向共富“新起点”
在高平市三甲净水厂的设备间,工作人员正精准添加净水药剂,水流随之穿过网格絮凝、斜管沉淀等层层关卡,最终汇入清水池,沿着管道奔向千家万户。“用上水厂的水,熬出的小米汤都比以前香,茶壶里的水垢也没了。”三甲镇北庄村村民贾凉爽眉眼间都是满足。
近年来,高平市以东部张峰供水乡镇净水厂项目为抓手,让优质地表水替代“自备水井”,为18.6万村民送来“放心水”。陈区、北诗、三甲等7座净水厂相继投用,覆盖8个乡镇233个村庄。“自备水井多是地下水直接取用,而张峰水本身水质更优,再经净化处理,安全更有保障。”高平市水务局农村水利水保股股长王康解释道。
不止于此,当地还成立了张峰供水有限公司,推行专业化管理与微信缴费等便捷服务,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同质的供水体验,“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从愿景变为现实。
从“喝上水”到“喝好水”,晋城市农村供水保障工作不断升级。如今,市县水质检测已实现全覆盖,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应配尽配”,规模化工程强化自检、小型工程加强巡检。各县成立的农村供水运营管理公司,以“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让清冽活水持续滋养乡村的烟火与希望。
汩汩清泉中,既涌动着民生的暖意,也激荡着发展的动能。这流淌在乡间的“放心水”,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文 李亚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