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山西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特色产业
在笔墨醋香与非遗里 解锁千年古城新魅力
2025-08-14 08:56:5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薛阳责编:王悦阳

  8月13日,由太原市委网信办主办,国际在线山西频道、太原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海外博主看太原”第四季网络国际传播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巴基斯坦、乌克兰等国家的博主们共同走进碑林公园、东湖醋园和小井峪文化产业园,触摸笔墨间的历史文脉,品尝舌尖上的非遗传承,领略传统技艺的守正创新,用镜头与足迹解锁太原这座古城的多元魅力。

在笔墨醋香与非遗里 解锁千年古城新魅力_fororder_33

博主合影留念 王榛 摄

  你看这个字 像不像“象”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当晨光掠过碑林公园的飞檐翘角,沿着青石板路蜿蜒向前,418通明清碑刻正像一部摊开的立体史书,等待着远方的客人前来鉴赏。从《祝锡予词丈六十寿》到《五峰山草书碑》,博主们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缓缓向前。来自乌克兰的卡丽娜认真地用手比对着不同字体之间的“高矮胖瘦”,“最令我震撼的是傅山先生70多岁了还能写这么厉害的字。篆书、隶书、楷书、行书样样都行,傅山先生简直太全能了!”卡丽娜言语间满是对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山的敬佩之情,她表示,自己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动力更足了。

在笔墨醋香与非遗里 解锁千年古城新魅力_fororder_44

博主们在碑林公园认真聆听 王榛 摄

  在碑林公园,苍劲有力的书法碑刻让博主们不时驻足,频频点头感叹。“大家来看这个字,身子大大的,鼻子长长的,像不像‘象’字?”面对傅山先生这位“造字大师”,博主们兴致盎然,纷纷猜起了石碑上的象形字。据了解,这座专门陈列和展示明清书法碑刻的文化公园建于1990年,是山西省“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文化设施之一。“我来中国13年了,今天第一次来到碑林公园,认识了傅山先生,他不仅会书法,还精通医学、绘画等,涉猎广泛。太原作为建城超25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可以来到太原,了解太原。”来自巴基斯坦的吉姆真诚地表示。

  “老醯儿”的“醋把式”

  走进东湖醋园,“提神醒脑”“冲鼻通气”的酸香气息便将博主们包围。“吃酸竟然可以缓解晕车?”吉姆好奇地看向东湖醋园旅游部经理连佳佳,在得到肯定答复后,迫不及待便要品尝。“醋起源于山西,山西人因善做醋、爱吃醋,还得了个‘老醯儿’的名号。这里的陈醋像葡萄酒一样讲究年份,年份越久,风味越独特。”连佳佳介绍道。在30年的醋缸前,博主们看到缸内的醋已凝成浓稠的膏状,就连舀取时都因质地醇厚而显得格外吃力,不禁发出“这真的可以吃么”的惊呼声。

在笔墨醋香与非遗里 解锁千年古城新魅力_fororder_45

博主记录下手工山西老陈醋的酿造过程 王榛 摄

  在酒精发酵区,师傅正不停翻缸,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发酵气息。“醋酸发酵过程还能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听到这里,博主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神奇的传统技艺。经过传统蒸、酵、熏、淋、陈五道工序,手工山西老陈醋才算诞生。“中国有南醋北醋之分,我们山西老陈醋讲究日沐月浴,在时光沉淀中,初始单一的酸味会逐渐变得醇厚,生出一丝甘甜,年份越高,挂壁越浓稠,氨基酸含量越高。”连佳佳的讲解让博主们对醋的认知愈发立体。

  “山西老陈醋,可以跨越千里出口到乌克兰,中国醋,也是世界的!”卡丽娜透过镜头与观众分享着这份喜悦。体验过程中,以醋为元素的特色小吃——老醋冰激凌、醋心巧克力、五黑醋膏丸等,也成功“捕获”了博主们的胃,吉姆边品尝边竖起大拇指。“今天,我亲身体验了山西老陈醋的酿造工艺,并惊叹于他们至今仍继承和保留着古法酿醋技艺。”来自巴基斯坦的伊尔凡表示,他也要选购些“醋味”伴手礼带回去和家人分享。

  非遗技艺的“百科全书”

  最后一站,博主们来到了小井峪文化产业园,沉浸式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作与工美技艺。在鸡蛋上作画?用一张不拆不剪的整纸折成的昆虫?用柿子皮扎染而成的纸抽包?在这里,刻瓷、画瓷等瓷艺项目,让人体会瓷器上的艺术魅力;根雕、木雕等雕刻技艺,在一刀一凿间尽显匠心;茶道、香道、花道,则在一一燃一插间,阐释东方生活美学。据太原市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段惠飞介绍,小井峪文化产业园目前入驻了50余位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具有研习体验项目100余个。

在笔墨醋香与非遗里 解锁千年古城新魅力_fororder_66

博主亲身体验植物印染非遗技艺 王榛 摄

  一抹一刮,一泡一晾,博主们用植物印染中的型糊染染制出“吉祥”“平安喜乐”等字样,将美好祝福衬在布上,印在心里;揉、捏、压、搓,用勺子挖出眼睛,用手指捏出鱼鳍,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一条条活灵活现的“花馍锦鲤”跃然眼前;不远处,中医药的药香与山西鼓乐撞个满怀……博主们纷纷感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非遗技艺作为活着的历史,正以触手可及的温度,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智慧。

  此次“海外博主看太”第四季网络国际传播活动,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太原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发展活力,为海外友人了解太原搭建了重要桥梁。接下来,博主们还将走进太原更多特色地标,持续向世界讲述太原故事。(文 甄镜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