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万寿宫
皇家建筑是象征最高权力的建筑符号,通常是红墙黄瓦,黄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其他人及其它地方是碰都不能碰的,而且龙形装饰也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但是位于天子脚下的太原,竟然有这么一处区别于世俗建筑的建筑群,它的特点就是红墙黄瓦顶、龙形装饰,是人世间最高的等级,在三晋大地也仅此一例。这就是位于崇善寺附近的“皇庙”。
那这是谁敢在当年的九朝之都大搞“违法建筑”呢?
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三子朱棡。朱棡12岁册封晋王,20岁落藩太原。在就藩太原途中,由于多年深居宫中,老爸管束严厉,所以一出南京,压抑之久的心情顿时如泄闸洪水,无所顾忌,一路上胡折腾起来了。一天,嫌厨师做饭不合口味,便鞭笞厨师。令朱棡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小的厨师竟然是老爸亲自安插在自己身边的耳目,也就是后来朱元璋亲建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朱棡还未到太原,此事就已被反馈到老爸那里。朱元璋大为恼火,随即正书严加斥责,令其不得妄为。吓得朱棡上疏求饶,这才知道了老爸还对自己留有这么一手。
来到太原后的朱棡虽然被皇权边缘化,但他深知老爸疑心过重,整日提心吊胆,惶恐不安,如何才能赢得老爸的放心成了一大心结。在“皇权至尊”的年代里,皇子们也得拍皇帝老子的马屁。于是朱棡除了不停地写思想汇报外,又表奏自己在外如何思亲之苦,欲在当地修建一座咱朱家的家庙,一来好遥拜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二来可方便众多百官齐聚一处遥祝父皇万岁万万岁;三来圣旨到了太原,也该有个肃穆庄重的场合以恭迎……马屁拍到了点子上,朱元璋非常高兴,大加赞赏,御笔一批钦准。由于是皇室家庙,自然等级要高,于是“皇庙”由此而建。
皇庙为宫殿式建筑,前院豪华壮丽,主院气势磅礴,后院古朴简洁,三重院落共43间宫宇,按7组排列,中轴线3组,东西各2组;各建筑之间,地面宽广,便于大型的祭奠活动。整个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布局规整谨严,皇族独享的明黄体系和龙饰都在昭示着帝王家族的尊贵。
它比南京的太庙要早建7年,比北京的太庙则早建了48年。幸亏朱棡病逝得早,不然后来的明成祖朱棣要得知三哥在藩地建了如此高规格的皇庙,不起疑心、不开杀戒才怪呢!
皇庙里面的设计细节颇显皇家至尊。就以龙饰为例,虽说都是“龙”,但“品种”不一样,一般人家的大院里面如果镶有龙的图案,那个龙爪最多三爪,而皇庙里的龙爪则是五爪,这只有皇家才能使用,也就是说皇庙的龙要比民间的龙多长着两爪。有清以来的和珅贵为一品大员,后被赐白绫的罪状里就有一条是其宅院内的龙“僭越”了此制。还有宫檐角上“仙人骑鸡”向后上方排列的垂脊兽,随着殿宇等级的不同而数目不等,最多是9个,比如故宫就是9个,但皇庙是7个。一般的民俗院落基本上没有,即使有,也须是当朝宰相或是显赫功绩的皇亲国戚,他们最多也就是5个。
皇庙采用如此高的建制,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礼制中的“孝道”观念,它要求人们对祖先“事死如事生”,帝王及皇族、贵臣们尤重此道。对于在皇庙中的祭祀活动,也有很多讲究。明朝的时候,皇庙里的祭祀活动是有时间规定的,早先规定在每年的“四孟”,就是孟春、孟夏、孟秋和孟冬的朔日,通俗地说,就是每逢春夏秋冬4个季节中第一个月的第一天进行祭祀。后来又改成春季在清明节、夏季在端午节、秋季在中元节、冬季在冬至这一天,把这4天作为祭祖的日子。此外,凡京城有关皇帝巡行、登基大典、册立冠婚及晋王府的“家务事”等,历任晋王均要来此奉告祖先。既是尽一尽孝道,又是在请求九泉之下的祖先保佑,希望这个天字第一号的朱氏家族越来越兴旺。
曾经的皇庙盛极一时。每当祭祀或庆典之日,高大的宫门照壁前出警入跸,威仪的开道骑兵,俨然的导驾官员,还有挽辂的随身仆从,簇拥着华盖车辇,浩浩荡荡的一路行来;此后,皇庙内鼓响钟鸣,韶乐悠扬,人世间“欲与天语”的壮观飘浮在檀香的缭绕中。
皇庙的卤簿玉辂还辟出了门前的一条上马街。前来祭拜的皇家贵族、达官要人等都要在此下马落轿,整理衣冠,祭毕,再上马离开。所以今日上马街的命名也与皇庙有关。清代时,山西各地的文武官员也都要来此祭拜,皇庙以后又称为“万寿宫”。
世事沧桑,皇庙的气派虽然没给太原老百姓带来什么好运,但岁月的沉淀,使它成为我国现存皇庙建制中仅存的一个孤例。(彭庆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