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各方合力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两次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重点工程布局、专项行动推进、政策机制保障、各方合力攻坚,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精细严实完成减贫防贫任务
“哒哒哒,哒哒哒……”2月26日,石楼县易地扶贫搬迁龙山水岸安置区的服装扶贫车间里,缝制衣服的声音不断传出,40余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分料、剪裁、缝纫,赶制一批订单,忙碌的场景和普通工厂的生产车间并无二致。
原来住在和合乡刘家畔村的陈四英,2018年,她和家人搬进了龙山水岸安置区的新房,2020年10月,在安置区的服装扶贫车间上班,从一名留守妇女,变成了产业工人。她高兴地说:“下楼就能上班挣钱,一个月下来能挣1800多元,还不耽误家里事,我特别满意。”
石楼曾是我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县扶贫办主任张晓炯高兴地介绍,在去年的挂牌督战行动中,持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力度,在建成的安置区配套建设了食品加工、服装生产等扶贫车间,让广大搬迁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2020年,我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统筹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兜底政策,采取“一户一案”“一户一策”等措施,确保2.16万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省级连续3年每年拿出1亿元就业补助资金,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一户一公岗”托底安置,去年需安置的6225人全部落实岗位。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和残疾人社保政策落实排查行动,1.15万未脱贫人口纳入低保、3347人办理残疾证落实“两项补贴”,剩余2.16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我省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责任书任务。
对12.4万“脱贫监测户和边缘贫困户”群体,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发二维码,实时跟踪监测预警,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全覆盖,解除风险。其中享受两项以上政策措施的占91%,2.94万“脱贫监测户和边缘贫困户”人口纳入低保。边缘户同享免费技能培训、小额信贷贴息、产业扶持、就业补贴、防贫保险保障等特惠政策,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查缺补漏、对账销号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住房安全鉴定认定全覆盖,8994户危房改造“动态保障”任务全部完成。剩余56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部完工,“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得到全面解决。
省扶贫办主任张玉宏介绍,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327元增长到2020年的9592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
战“疫”战贫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要说我家的日子有变化,过得越来越好,那可是沾了光伏扶贫的光。”辛班云是石楼县龙交乡寨子上村的脱贫户,提起光伏扶贫带来的益处,他喜上眉梢。
寨子上村第一书记张彦成说,去年,村里拿出光伏收益的56万元,根据实际设置了信息员、保洁员、网格管理员、光伏专员等13类公益岗位,103名群众上岗,上岗人员中脱贫户占80.5%。通过设立公益岗位,每户平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为减少疫情对务工增收的影响,去年,我省规定光伏扶贫收益的80%用于脱贫人口承担公益岗位工资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劳务费用。各地继续发挥保洁、绿化、防火等已有的公益岗位作用,通过多渠道岗位开发,让更多包括半(弱)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增收。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省委、省政府义无反顾扛起防控责任,千方百计降低疫情影响,立足于早、落实于细,出台确保产业就业增收措施,省直部门配套出台细化举措,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各地真抓实干,确保企业复工复产,力保群众工资性收入不减,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抓部署调度。2020年2月14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时下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就特色产业、务工就业、产销衔接、资金项目、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等6个方面,制定出台28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省直部门配套出台19个政策文件细化举措,各市县推动落实,帮助群众稳就业、保增收。
抓稳岗拓岗。对贫困劳动力给予优先返岗、优先复工、优先吸纳、优先招聘、优先培训政策倾斜,疫情防控期间“点对点”输出7908人。数据显示,到去年10月底返岗务工89.55万人。开发护林员、护路员、养老护理员等公益岗位,安置36.2万人。抓复工复产。优先支持省市县452家扶贫龙头企业、1009家扶贫车间开工复工,达产增效,吸纳4.57万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抓产销衔接。开展“消费扶贫·晋力晋行”活动,举办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五进”对接促销会。推广“直播带货”,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信息成了“新农资”。推进“三专”建设,累计布放专柜1142个、专区401个、专馆119个。规范认定扶贫产品2265种,销售55.8亿元。
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去年,我家种了9亩谷子,除了自家留下食用的以外,全部按合同卖给了山西五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得了近8000元,家里的日子一下宽裕了不少。”榆社县河峪乡西周村的脱贫户吴润生告诉记者,农户按规定的方式科学种植谷子,公司就会以每公斤高于市场0.4元的价格收购。
公司董事长王建福说:“我们和农户签订了谷子种植、收购合同,既保证了产品品质,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防止了脱贫户因市场风险返贫,给他们吃上了‘定心丸’。”
2020年,我省把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贯通起来,服务“一小一壮一老”,出台巩固产业、就业、教育扶贫成果三个《实施意见》,细化支持政策,全生命周期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强化产业支撑。出台健全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的指导意见,依托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实施“特”“优”战略,发展壮大带贫主体,完善提升“五有”产业扶贫机制,确保涉农企业带得稳、带得准、带得久。
狠抓技能就业。把技能就业作为硬任务,对159万脱贫劳动力全部建档立卡管理,实施精准培训、考核评价、发放证书和安置就业“一条龙”服务,新培训8.23万人,6万余人取得技能提升合格证、1.55万人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
加强后续扶持。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7方面26条措施,省直17个部门各负其责推进落实。城镇安置区强化就业扶持,农村安置区抓好产业培育,800人以上的98个集中安置区全部建立就业创业服务站。安排31.97亿元地方政府债用于配套设施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23个“补短板”项目全部完工。安置住房确权登记颁证率94.5%,符合条件的实现“应登尽登”。
深化教育扶贫。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就近就便服从就优,3535所学校实施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新改造乡镇寄宿制学校500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覆盖所有县。
兜牢养老保障。省委出台决定、省人大立法、省政府制定实施意见,建立标准适度、能兜住底、可承受、可持续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督促子女履行赡养责任,对无子女或子女无赡养能力低收入老年人倾斜支持,从制度上解决老年人养老和返贫致贫问题。(记者李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