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晋要闻 正文

六个“天使”一个“妈”——记临汾市优秀班主任、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王宝丽

发布时间:2021-09-24 18:13:09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责编:李胜兰

六个“天使”一个“妈”——记临汾市优秀班主任、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王宝丽_fororder_27

王宝丽和6个听障孩子在一起  摄影 郭璞

  国际在线山西频道报道:金秋时节,在山西临汾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上,有这样一幕:一个扎着马尾的女老师和五个戴着耳蜗的孩子在一起“撞拐子”,膝盖顶着膝盖,各自铆足了劲儿向对方进攻。撞着撞着,孩子们停下来,围着老师“说”个不停,脸上的笑容调皮又可爱……

  “逮”住这位老师一问,她就是全市优秀班主任王宝丽。讲起从教经历,王宝丽快人快语,“这就是缘份,2001年我从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懵懵懂懂地开启了‘既当老师又当妈’的特教生涯。转眼间20年过去了,看到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能自立于社会,我心里挺自豪的……”

  从“野丫头”到“小助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王宝丽常说的一句话。她是听障76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班里有六个孩子,已经跟了她四年,彼此间建立起母子般深厚的感情。她把孩子们叫作“天使”,孩子们整天围着她转,什么事都愿意和她分享。

  晓菲是班里最懂事、成绩最好的孩子,也是王宝丽的小助手。就是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孩,以前却是学校出了名的“野丫头”。还记得2017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晓菲的爸爸把她送到学校,本应陪孩子适应一周,可爸爸坚决地说:“孩子能自理了,不用陪,我也没时间。”说完就走了。晓菲没有哭,王宝丽的心却揪得很紧。为了避免孩子自卑和尴尬,她打手势说:“来,老师帮你梳梳头。”晓菲脸红了一下,转过身去让老师帮她梳头。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都有学生来找王宝丽,反映晓菲“野”,拿别人的东西不还,拿了日用品和水果以后光明正大地用了或吃了。还有一位家长直接找到政教处,说晓菲拿了他孩子的床单……王宝丽把晓菲叫到办公室问她为什么拿别人的东西,晓菲却没有一点歉意地说“没有拿”。王宝丽把晓菲带到宿舍,从晓菲柜子里翻出别人的东西,指给晓菲问这是什么。晓菲的表情中却表达出这样的意思,“自己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拿别人的。”王宝丽找来纸和笔,在每样东西上面都贴上名字,告诉晓菲写的谁的名字就是谁的,“没写你的名字就不是你的,你不能拿。”晓菲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把东西按照贴的名字一一还回去……

  回到办公室,王宝丽拨通了晓菲爸爸的电话。原来,晓菲妈妈在孩子很小时就离开了家,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晓菲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小时候成天在村里乱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她恍然大悟,原来晓菲从小就缺少教育引导,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错,还以为别人的东西自己也可以拿。于是,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教育好这个女孩。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宝丽利用各种方式教育晓菲,并发动同事为晓菲捐衣物,告诉晓菲这是老师们对她的关爱;和同学们一起演情景剧,让晓菲从中体会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晓菲像变了一个人。她爱上了学习,学会了跳舞,当上了学生会的干部;她学会了说话,总是自信地站在很多人面前发言;最重要的是,她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还主动帮助同学。记得在学习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她突然站起来告诉王宝丽:“老师,你们就是挖井人,我们就是吃水人。”那一刻,王宝丽百感交集,晓菲,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从“自闭儿”到“阳光少年”

  在王宝丽看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这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老师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发现闪光点,用心去培育。

  班上有个孩子叫林林,是一位脑瘫儿童,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身体多病,林林因无法正常走路而由母亲每天推着轮椅送入学校。刚入学时,林林性格内向、自闭,不爱跟同学沟通,有很深的戒备心,而且因手无力不能写字,说话也含糊不清。怎么把这个孩子拉到班级大家庭里,让他克服身体残疾获得新生呢?王宝丽煞费苦心。

  每天早上,王宝丽都会站在教室门口等着林林,和他妈妈一起把他扶进教室,让他无形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课堂上,王宝丽关爱的目光经常投向林林,“林林,这个字母怎么读?”“火柴棒会移了吗?”“有什么想和老师说的吗?”王宝丽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多提问、多鼓励,林林从起初的冷漠、拒绝到一点点儿变成接受、乐于表达。王宝丽还手把手地教他写字,锻炼他手的力量。看着一个个简单的汉字从自己手下“跳”出来,林林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了,慢慢地,他不自卑了,也不排斥同学了,逐渐融入班级生活。

  一年级元旦晚会上,林林配合其他同学朗诵,因为没有完成好,哭了。王宝丽觉得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抱住他说:“孩子,加油,我们相信你。今年76班教室由一楼搬到二楼,你能勇敢地走到咱们的新教室吗?”林林心里正憋着一股气,大胆回答“能”。只见他双手抓住楼梯扶手,用力抬动双腿,一步一步“扭”上去并走进了教室。此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满头大汗的林林笑了,眼里闪着自信的光。

  林林母亲身体不好,每逢换季时或者雨雪天就没法出门,而林林也无法上学只能待在家里。这个时候,王宝丽会定时去他家给他补课,还把他捯饬得干干净净。如今的林林,已然是班里的“宝”,同学们都愿意帮助他,他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也能写一些简单的字,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阳光少年。

  从“单个关注”到“小组互助”

  “班级就像一台大戏,班主任就是这场戏的导演,要根据每个演员、每个场景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小演员们生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未来发展得更好。”这是王宝丽在《班主任工作案例》中说的一段话。

  班里的帅帅小时候做过先天性心脏手术且天生眼睑狭小,从来没有上过学。上学伊始,王宝丽先上网查阅了一些先天性心脏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例如不要剧烈运动、剧烈哭闹且保持大便通畅等,她一一记录下来。接着,她向各科老师说明孩子情况,并与孩子一起上体育、律动课,每天定时询问孩子是否上厕所,保证孩子身体健康。针对孩子天生眼睑狭小造成视野受限的情况,她总会把课上知识、安全知识等在课下再给孩子用手语讲解一遍。后来,班上转来一个和帅帅一样做过先天性心脏手术的孩子晓杰,她便将两个孩子分为一个小组,让他俩一起学习、互相监督,例如不能剧烈运动、同伴有事及时向老师汇报等。一段时间后,两个孩子合作得越来越好,让老师省了不少心。

  班上还有两个转学来的孩子心雨和王锐。心雨初来时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劲儿,王宝丽就暗暗观察他,发现该生爱查字典,于是,她就把上新课之前解决生字新词的任务交给心雨。汉字的奇妙很快吸引了心雨,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同样的,初入校的王锐自理能力差、不与别人沟通,但却能用左手写一手漂亮的字。王宝丽先把他写的字帖贴到学习园地让同学们欣赏,接着趁热打铁宣布王锐以后是班里的黑板报员,并让他把出板报过程中不认识的字与心雨共同查字典找出来。一年下来,两个孩子配合默契,喜欢与同伴探讨问题,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

  听障76班班风和谐,成绩突出,受到校领导和同仁的肯定。王宝丽十分开心:“这六个小天使越看越顺眼,越长越可爱,不知给我带来多少欢乐!”今年的教师节,她收到了孩子们精心制作的贺卡,一句“老师,辛苦了”让她甜到了心底。

  王宝丽说,今后她将继续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永葆一颗初心,勇担一份使命,不放弃一个孩子,用爱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让残疾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让每一朵花儿都在阳光下幸福绽放。(文 刘一阳)

友情链接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华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山西频道|央广网山西频道|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太原日报 

  太原广播电视台|山西晚报|太原晚报|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