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机繁忙的装配流水线
华豹新材料助力“复兴号”涂装
太原晋西春雷铜业产销量创新高
太钢高端取向硅钢项目进展顺利
中车太原公司电力机车检修待发
东杰智能仓储系统高效运转
5G网络覆盖水平全国领先
过去一年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统计显示,2021年,太原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创近十年以来新高,比全国(9.6%)、全省(12.7%)分别高出5.5、2.4个百分点,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2位、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
2021年,我市建立运转高效顺畅的运行监测体系,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对规上工业企业分类施策,精准对接,指导企业稳产增产。实施包联帮扶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要素保障、运力协调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快释放政策红利,多措并举推动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助推市场主体加速成长。坚持项目第一支撑,全面开展百项重点工业转型项目推进行动,制定《太原市工业专项资金项目完工评价工作方案》,推进钢科先进复合材料、太重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姚锦坊食醋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太钢中厚板、合成生物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紧推进;源瀚蓝宝石、国新天江中药饮片等30个重大项目顺利投产。培育认定16户国家级和42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3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创新能力与日俱增 “两化”融合稳步推进
2021年,我市实施企业技术中心赶超计划,聚焦提高研发经费增速和研发机构占比,全面梳理规上工业企业“三类三有”完成情况,系统开展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户,占全省52.9%;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4户,占全省30.1%;全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13户、市级60户。加强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申报培育,新增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7户、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单位15户。
推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累计开通5G基站7000余座,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终端用户达266万,覆盖水平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太原锅炉、山西煤机、太原酒厂建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顺利通过工信部评审,实现零的突破。全年新增23户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累计达到47户,占全省18%,山西煤机“敏捷制造能力”入选工信部“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
发展模式提档升级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促进煤炭、焦化、钢铁、电力、建材等行业产需对接,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提高产业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加快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严控“两高”项目,分行业压实能耗“双控”责任,系统推进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狠抓绿色发展,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9户、绿色设计产品2种。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2021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新增超6万辆。
加速做强新兴产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围绕头部企业和关键核心技术,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行动,推动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支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提升“太原制造”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占比22.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占比16.5%,“一新一高”成为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的一年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眼“四个走在前列”,聚焦“四个高地”建设,紧抓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发展机遇,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抓手,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关键,以数字产业融合赋能为突破,全力推动太原工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关键词一:稳增长
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对能源保供、能耗双控、错峰生产等及时预判,指导企业科学合理安排生产。发挥大户企业稳定器作用的同时,紧盯有增长潜力的骨干企业,挖掘潜力潜能。实施入企服务,做好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和企业反馈问题的协调解决。实行“三级包保”工作制度,做到月初定目标、月中有跟踪、月底见成效。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建立“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增减”机制,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用好专项扶持资金,对创新性强、市场空间大、列入重点推进范围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围绕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在特殊钢新材料、碳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谋划完善项目库,力争一季度上马一批,不断掀起开工热潮。
抓好规上工业企业净增工作,建立完善“小升规”企业培育库,落实奖励政策,助力企业早日升规、持续在规,做大做强全市工业实体经济。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构建一流“双创”生态,打造一流服务载体,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二:促转型
利用政策倒逼机制,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焦炭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标先进值,提升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坚持工业绿色发展道路,组织推进国家绿色体系建设,培育绿色供应链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专项工作,培育一批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示范平台。组织重点新材料产品保险补偿申报。做好工业领域的环境保护、企业错峰生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工作。
强梁壮柱、延链建群,布局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推动实行“链长制”,做大做强头部“链主”企业,积极培育“链核”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先导、百亿级产业为骨干、千亿级产业为引领的梯次产业发展格局。优化投资结构,引导企业实施产业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项目。
关键词三:赋动能
增强工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三级企业技术中心梯次培育,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创新资源共享、产学研用协同。加强政府资金引导与扶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实施,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打造一批成长性好的智能制造标杆项目。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先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5G基站建设,全力保障太忻一体化经济区5G网络覆盖,夯实信息“底座”,年底前实现全市城区、乡镇连续覆盖,重点行政村基本覆盖。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二级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诊断服务,培育一批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