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桂花元宵滚起来 产业火起来
国际在线山西频道报道:2月8日,元宵节即将来临,晋祠桂花元宵迎来了热销期,走进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长巷村晋祠桂花元宵传承人韩福元的店中购买元宵的人络绎不绝。
晋祠桂花元宵 摄影 梁小玉
“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在太原市晋源区广为流传的晋祠四宝之一“元宵蛋蛋”就是晋祠桂花元宵。晋祠桂花元宵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凭借得天独厚的晋祠大米种植条件和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晋祠桂花元宵传承至今,被誉为中华元宵的鼻祖和北方元宵的代表。
工人将浸泡后的江米倒入自动石碾机上 摄影 梁小玉
在韩福元的磨坊内,3台3米多高的自动石碾机轰隆作响,一遍遍碾压着晾晒好的江米。磨米、炒馅、滚元宵,韩福元一家忙得不亦乐乎。“碾米用的是自动石碾机,在提升碾米效率的同时,依然保留了古法制作,最大限度保留了晋祠大米的原汁原味”,提到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韩福元侃侃而谈,“一泡、二淘、三晾、碾米、炒作、做馅、滚制……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工人将晒干的馅料切块 摄影 梁小玉
据介绍,炒制馅料是制作晋祠元宵的关键和灵魂。传统晋祠桂花元宵的馅料需要将核桃、芝麻、花生翻炒去皮后,再把糖稀加热化开加入白糖、冰糖、纯天然玫瑰花酱和桂花酱翻炒,炒制完成后放入模子压实擀平,晾晒切块。从炒到晾,考验的是师傅们的技术,火候不够馅料不香,炒得过了也不行,晾得太干一切就碎,晾得时间不够切不成型。
馅制好后,就可以滚元宵了。馅料蘸少许水,放到盛有米粉的笸箩里滚,滚一道,过一道水,再滚一道,再过一道水,经过六蘸六滚方可确保元宵成品既瓷实而又绵软,无论煮或者炸,都软糯香甜、口感独特,不少老太原人要的就是这一口“老味道”。
韩福元和他的孙子一起制作元宵 摄影 梁小玉
凭借着50年元宵制作经验而声名远扬,到韩福元店里买元宵的人越来越多。同时,韩福元也把制作手艺传给了儿子,志在把这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传承下去,把晋祠桂花元宵的品牌叫响。
2017年,韩福元与晋源区制作桂花元宵的同仁协商成立了“太原市晋源区晋祠桂花元宵研究会”。“今年我们供货的线下超市增加到了30多家,而且还开通了线上渠道,元宵卖到了北京、深圳、广州、杭州、西安等地,每天销量7-8万颗,供不应求。”韩福元说。(文 董政远)